简介
《九零:职场小白?不,我是预判大佬》这本都市日常小说造成的玄念太多,给人看不够的感觉。寂灭流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词造,但是故事起伏迭宕,能够使之引人入胜,主角为陈潜。喜欢都市日常小说的书友可以一看,《九零:职场小白?不,我是预判大佬》小说已经写了500820字,目前连载。
九零:职场小白?不,我是预判大佬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一纸公文,如同一道战书,从县委大院,送到了数公里外的红星水泥厂。
此刻,水泥厂那栋充满了九十年代苏联风格的行政楼里,厂长王德发的办公室中,烟雾缭绕,气氛压抑。
王德发,一个在水泥厂干了三十年,从普通工人一步步爬到厂长位置的“老资格”,正捏着那份来自改革领导小组的“最后通牒”,脸色铁青。
他的办公室里,还坐着几个人,都是厂里的核心领导班子成员——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主管财务的总会计师,以及工会主席。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在厂里盘根错节了几十年的“地头蛇”。
“哼!真是好大的官威啊!”王德发将手中的文件重重地拍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他看着在座的几位心腹,冷笑道:“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刚被任命,就想对我们指手画脚了?还二十四小时之内,上交十年来的所有档案?他以为他是谁?是市委书记还是省长?”
主管财务的总会计师,是个戴着金丝眼镜的瘦高个,他扶了扶眼镜,慢悠悠地说道:“王厂长,话不能这么说。人家现在可是‘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代表的是李建国书记。这文件,我们不理不睬,恐怕不好吧?”
“理?怎么理?”工会主席,一个满脸横肉的胖子,立刻接过了话头,“咱们厂这十年的烂账,要是真交上去,让那帮秀才们一笔一笔地查,咱们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谁能保证自己干净?到时候,新账旧账一起算,咱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这番话,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
红星水泥厂之所以能从一个明星企业,沦落到今天这个濒临破产的地步,除了市场和技术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内部管理早已烂到了根子里。采购吃回扣,销售拿提成,虚报项目套取国家资金,私设小金库……这些,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这份文件,对他们而言,就是要命的催命符。
“那……那怎么办?总不能公开抗命吧?”副厂长有些担忧地说道。
王德发掐灭了手中的烟头,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的光芒。他在厂里当了这么多年的一把手,迎来送往过多少县里的领导,对付这种场面,他有的是经验。
“公开抗命?那是蠢货才干的事。”王德发冷冷一笑,“对付这种从上面派下来的‘钦差’,咱们有的是办法。他要查,咱们就让他查。但是,怎么查,查什么,查到什么程度,那就得由咱们说了算。”
他看着众人,压低声音,开始面授机宜。
“咱们的原则就一个字——拖!”
“他要财务账目,就告诉他,总会计师您,这几天突发心脏病,要去省城住院治疗。剩下的会计,都是些新人,业务不熟,账目一时半会儿理不清楚,让他们慢慢等。”
“他要技术档案,就告诉他,档案室的钥匙,前几天被退休的老主任带回乡下老家了,人一时半会儿联系不上,让他们等着。”
“他要人事名册,这个可以给。但是,只给最基本的,那些涉及到内部岗位调整、家属安排的补充文件,就说……找不到了。”
“总之,咱们的态度要好,要积极配合。但就是办不成事。这叫什么?这叫‘软钉子’!他一个毛头小子,人生地不熟,咱们就用这些鸡毛蒜皮的破事拖着他,耗着他。等他锐气一过,耐心一没,自然就知难而退了。到时候,咱们再随便交点不痛不痒的材料上去,也就糊弄过去了。”
办公室里的几人听完,纷纷露出了心领神会的笑容。
“高!还是王厂长您高!”
“没错,就这么办!看那小子能有多大能耐!”
一场针对陈潜的“阳谋”,就这样在烟雾缭绕中,悄然成型。
……
第二天上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赵东来和周长明,这两位被陈潜寄予厚望的“开路先锋”和“账房先生”,第一次出征,便败下阵来。
“陈主任,这帮龟孙子,简直是滴水不漏!”脾气火爆的赵东来,一进门就气得一拳砸在了桌上,“我带人去了厂里,人事科倒是把名册给了,可我一看,就是个空架子!我问他们要详细的档案,他们就说档案室主任钥匙带回老家了!我问老家在哪,他们说不知道!我再问,他们就一口一个‘赵科长,我们也是按规矩办事’,把我顶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而另一边,性格沉稳的周长明,也是一脸的无奈。
他摇了摇头,叹气道:“我去的是财务科。他们说总会计师心脏病复发,连夜去省城了。剩下的几个人,一问三不知,就抱着几本破账本,说领导不在,他们不敢乱动。我连账本的封面都没摸到。”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李秀梅给两人倒了杯水,也是愁眉不展。她利用自己的人脉打听了一圈,得到的消息,和两人遇到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整个红星水泥厂,就像一个铁桶,上下一心,口径统一,用最客气、最合规矩的态度,给了他们一个最彻底的闭门羹。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陈潜的身上。
他们想看看,这位年轻的、被寄予厚望的领导,在面对上任后的第一个重大挫折时,会是什么反应。是会像个年轻人一样暴跳如雷?还是会像那些被磨平了棱角的干部一样,选择妥协退让?
然而,陈潜的反应,却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听完两人的汇报,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愤怒和沮丧。他只是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桌上轻轻地敲击着,眼神平静得像一潭古井。
“周老师,赵科长,你们辛苦了。”
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这种情况,我早就料到了。如果他们痛痛快快地把东西都交出来,那反而不正常了。”
赵东来一愣:“陈主任,那……那咱们现在怎么办?总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吧?要不,我再带几个人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不。”陈潜摇了摇头,“硬闯,是最低级的办法。我们是县委派的工作组,代表的是组织的权威,不能像地痞流氓一样去办事。那样只会授人以柄,把我们自己陷入被动。”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水泥厂那几根高耸入云、却不再冒烟的烟囱,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
“他们想跟我们玩‘拖’字诀,想用‘软钉子’来耗光我们的锐气。那我们就将计就计。”
陈潜转过身,看着自己的三位下属,沉声说道。
“从今天起,我们的工作,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赵科长,你不用再去厂里了。你带上几个人,去外面查。从工商、税务、银行,这三个地方入手,把水泥厂这十年来所有的对外合同、纳税记录、贷款流水,给我一笔一笔地查清楚!他们不给内账,我们就从外面,给他们重建一本‘外账’!”
“第二步,周老师,您经验丰富,眼神最毒。您就待在办公室里,把赵科长他们从外面拿回来的所有票据和流水,进行交叉比对。我相信,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只要他们有猫腻,就一定会在这些数据里,留下蛛丝马迹!”
“至于李姐,”陈潜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就要辛苦您,继续发挥您的优势。帮我把水泥厂现任的、以及退休的几位关键中层干部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子女就业情况,给我摸个底。记住,不要打草惊蛇,就当是平常的聊天。”
一番话说完,赵东来、周长明、李秀梅三人,都愣住了。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思路清晰、分工明确的年轻人,心中同时涌起一个念头——
专业!太专业了!
这种“外围突破、数据穿透、裙带排查”的组合拳打法,简直比市纪委的办案规程还要严密!
“都听明白了吗?”陈潜问道。
“明白了!”三人齐声回答,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干劲。
“好,那就立刻行动!”
随着陈潜的一声令下,这台小小的、一度陷入停滞的改革机器,再次以一种全新的、更加高效的方式,运转了起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潜的办公室,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处理中心。
赵东来发挥了他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带着人,一天之内就从各个部门,抱回来了一大堆的票据和文件。
周长明则像一个不知疲倦的侦探,将自己埋在堆积如山的数字里,逐一进行比对和验算。
李秀梅也通过她那些老姐妹、老同事的关系网,不动声色地,收集到了大量关于水泥厂内部人事关系的第一手“情报”。
而陈潜自己,则始终坐镇中军帐。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将这三条线上汇集来的所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串联。
他的面前,铺着一张巨大的白纸。白纸上,画着一张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图和资金流向图。每一个名字,每一笔资金,都被他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出来。
随着信息的不断汇入,这张图,变得越来越清晰。
一个以厂长王德发为核心,以其亲属、心腹为骨干的、侵吞国有资产的腐败网络,渐渐地,浮出了水面。
但是,这些还都只是间接的证据。要想一击致命,还缺一个最关键的“突破口”。
直到第三天下午,周长明拿着一张发票,冲进了他的办公室。
“陈主任,您看这个!”周长明的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这是厂里连续三年,从一家名为‘宏发煤炭运销公司’采购原煤的发票。我查了一下,他们采购的价格,比同期的市场价,高出了百分之三十!而且,我还发现,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
周长明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发票的落款处。
“……叫王宏!”
陈潜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如刀。
他走到墙边的人物关系图前,在那位主管采购的、厂长王德发的亲外甥的名字旁边,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那个人的名字,就叫——
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