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腊月底的寒风裹着沙尘,刮得人睁不开眼。陈阳提着水桶走到 “感恩泉” 边,看着井里明显下降的水位,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 连续半个月没下雪,井水一天比一天浅,之前能轻松打上半桶,现在得用长绳坠着桶底,才能勉强接满小半桶。

“陈小哥,这水越来越少了,再过几天,怕是连喝的都不够了。” 打水的李婶叹了口气,手里的木桶晃了晃,溅出几滴珍贵的水,她连忙用手接住,小心翼翼地倒回桶里。

陈阳点了点头,心里盘算着 —— 空间里的泉眼水虽然充足,但总不能天天 “凭空” 变出水源,得想个长久的办法。他抬头看向巷外的荒地,想起之前在空间里感知到的地下水流向,或许能在那边挖口新井,既能解决水源问题,又能掩饰空间的秘密。

“李婶,您先把水提回去,我去跟张大叔商量下,看看能不能在巷外挖口新井。” 陈阳放下水桶,快步往张老三家里走。

张老三正坐在院里编草绳,看到陈阳进来,连忙放下手里的活:“陈阳,是不是为井水的事来的?我正想找你呢,刚才有流民说,南边的河也快干了,再没水,这年都过不好了。”

“是啊,” 陈阳坐在石凳上,“我想着在巷外的荒地上挖口新井,那边地势低,说不定能挖到地下水。只是挖井需要人手和工具,得跟街坊和流民们一起商量。”

张老三眼睛一亮:“这主意好!我这就去喊街坊,流民们肯定也愿意帮忙 —— 他们比我们更需要水。”

不到半个时辰,巷口的荒地上就聚集了二十多个人,有街坊,也有留下帮忙的流民。陈风扛着一把小锄头跑过来,脸上满是兴奋:“哥,我也来帮忙!张大叔教我认过土,说我能看出哪块地容易挖出水。”

陆静嘉和陆雪茹也来了,手里提着布包,里面装着红薯干和泉眼水:“大家先吃点东西垫垫,挖井是力气活,别累着。”

陈阳看着围过来的人群,心里满是底气。他拿起锄头,在荒地中央画了个圈:“就从这里开始挖,大家轮流来,老弱的负责运土,年轻的负责挖,注意安全。”

随着第一锄头下去,挖井的工程正式开始。陈风果然有模有样,蹲在旁边观察土层,时不时提醒:“这里的土是湿的,往下挖肯定有戏!” 黑子守在旁边,不让小孩靠近挖井的坑,小黄则帮着运土的流民叼绳子,小白和小花趴在布包旁,看着里面的红薯干,却没敢乱动,像是在帮忙看守。

挖到傍晚,井坑已经有一人深了,土层越来越湿,偶尔能渗出几滴水珠。流民里的老石匠摸了摸坑壁,笑着说:“有戏!再往下挖两尺,肯定能出水!” 大家都兴奋起来,连疲惫都忘了,轮流往下挖。

陈阳接过陈风递来的红薯干,咬了一口,看着弟弟满是泥土却依旧明亮的眼睛,心里满是骄傲 —— 十五岁的少年,已经能独当一面,不再是那个需要被保护的小不点了。

夜里,挖井的人轮班守着,陈阳也留下来值夜班。陆静嘉送来温热的红薯粥,坐在井边陪着他:“别太累了,明天还有的忙。我跟雪茹把家里的粗布都缝成了水袋,等井挖好,就能装水了。”

陈阳接过粥碗,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没事,早点挖好井,大家就能安心过年了。对了,流民里有个小孩发烧,你明天去看看,要是严重,我去镇上找药。”

陆静嘉点头:“我知道,今天已经给那孩子喂了些泉眼水,明天再熬点姜汤,看看能不能退烧。”

第二天一早,井坑里果然渗出了水!虽然不多,却让所有人都兴奋起来。大家加快速度,到了中午,井水已经能没过桶底,清澈见底。“出水了!出水了!” 陈风激动地大喊,第一个提着桶下去打水,上来时,桶里的水晃悠悠的,满是清甜。

流民们纷纷围过来,用手捧着水喝,脸上满是感激。之前生病的小孩也被抱过来,喝了些新井水,脸色明显好了些。陈阳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温暖 —— 这口井,不仅解决了水源问题,更让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

然而,傍晚时,那小孩的烧又退不下去了,还开始咳嗽。陆静嘉摸了摸他的额头,脸色凝重:“烧得厉害,得找些草药才行,光喝姜汤和井水没用。”

陈阳心里一紧:“我去镇上找药,你们在家看好孩子,顺便盯着井水,别让太多人挤着打水。”

陆雪茹连忙递过布包:“里面有红薯干和钱,你路上饿了吃,镇上药铺可能会涨价,多带点钱。”

陈阳接过布包,摸了摸黑子的头:“黑子,跟我去镇上,路上有个照应。”

往镇上走的路上,风更冷了。黑子始终走在陈阳身边,警惕地盯着路边 —— 之前刘老板的余党还没完全散去,得小心些。到了镇上,陈阳直奔药铺,却被告知治疗风寒的草药已经涨价到平时的三倍,还只剩下一点点。

“老板,能不能便宜点?那孩子是流民,家里没多少钱。” 陈阳恳求道。

药铺老板摇了摇头:“不是我不想便宜,这旱灾闹的,草药不好收,我也是没办法。”

陈阳只好咬牙买下草药,刚要走,就看到之前帮过他的王婶提着篮子过来:“陈阳,你是来买草药的吧?我家有之前晒的柴胡和金银花,能治风寒,你拿回去用,不要钱。”

陈阳心里一暖,接过草药:“谢谢您,王婶,等过几天,我给您送些红薯。”

“谢什么,都是街坊!” 王婶笑着摆手,“那孩子要是还不好,就来跟我说,我再给你找些草药。”

回到巷口,陈阳立刻把草药交给陆静嘉。陆静嘉连忙煮了药汤,给小孩喂下去。夜里,小孩的烧终于退了,他的母亲拉着陈阳的手,泣不成声:“谢谢您,陈小哥,要是没有您,这孩子就没救了……”

陈阳笑了笑:“没事,大家都是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一边打水,一边准备过年。陈风跟着张老三编了很多草筐,用来装年货;陆静嘉和陆雪茹一起做红薯干和红薯饼,还把家里的旧衣服改成了新的,给陈风和流民里的小孩穿;陈阳则每天去镇上卖红薯,换些细米和布料,准备过年的饭菜。

腊月三十那天,巷口格外热闹。街坊和流民们一起动手,在巷口搭了个简易的棚子,把家里的饭菜端出来,拼成了一桌 “年夜饭”—— 有蒸红薯、炒萝卜干、红薯粥,还有难得的细米饭和鸡蛋,都是简单的饭菜,却格外香。

陈风端着一碗红薯粥,递给之前生病的小孩:“快吃,这粥是用新井水熬的,甜得很。”

小孩接过粥,小口小口地喝着,脸上露出了笑容。陆雪茹则抱着小黄,给它喂了块红薯饼:“小黄,今天过年,给你吃好吃的!”

张老三举起碗,对着大家说:“这一年,多亏了陈阳和他的家人,还有大家的帮忙,我们才能熬过旱灾,躲过刘老板的刁难。我敬大家一碗,祝我们明年有个好收成,再也不用饿肚子!”

大家都举起碗,齐声说:“好!祝我们明年有个好收成!”

夜里,巷口燃起了篝火。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唱着家乡的歌谣,小孩们围着篝火跑,小黄和小白、小花也跟着跑,黑子则守在篝火旁,偶尔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星星,像是在守护这份难得的温暖。

陈阳坐在陆静嘉身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陆静嘉轻轻碰了碰他的手,小声说:“明年开春,我们就把后院拓大,种上玉米和土豆,再养些小猪,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陈阳点头,握住她的手:“嗯,还要教小风种庄稼,让他成为能撑起家的男子汉。”

陆雪茹靠在陈风身边,笑着说:“我还要教小黄它们更多本事,让它们帮着看家,帮着照顾流民的小孩,成为最厉害的狗!”

陈风也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我还要跟张大叔学编竹篮,编很多很多,卖给镇上的人,换些钱给大家买好吃的。”

篝火的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陈阳看着身边的家人和街坊,看着奔跑的小孩和小狗,突然觉得,这乱世里的年,虽然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华丽的衣裳,却有着最珍贵的温暖和希望。

夜深了,大家渐渐散去。陈阳和家人回到院里,陆静嘉煮了热腾腾的红薯汤,大家围坐在桌旁,喝着汤,说着明年的计划。黑子趴在桌下,小黄、小白和小花蜷缩在旁边的草窝里,偶尔发出轻微的鼾声。

窗外的风还在刮,却吹不散院里的暖意。陈阳喝着红薯汤,看着陆静嘉温柔的眼神,看着陈风和陆雪茹兴奋的笑脸,心里满是感激 —— 感激穿越后的这份安稳,感激身边的家人,感激街坊和流民的信任,更感激这乱世里,每一份小小的温暖。

他知道,旱灾或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乱世的困难也不会完全消失,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不是一个人,身边有一群愿意一起扛的人,有一个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家。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在桌上的红薯汤和墙上的草筐上,泛着淡淡的光。陈阳知道,新的一年就要来了,会有新的挑战,也会有新的希望 —— 比如新种下的菜苗发芽,比如陈风学会新的技能,比如小黄它们长成更壮的护院犬,这些小小的日常,就是这乱世里最珍贵的幸福。

他拿起碗,喝了一口温热的红薯汤,心里默默想着:明年,一定要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让这小小的巷口,成为更多人温暖的港湾。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