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求海魂与针线小说免费资源

海魂与针线

作者:等闲变却

字数:107245字

2025-09-05 10:23:37 连载

简介

喜欢都市日常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海魂与针线》?作者“等闲变却”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刘安形象。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

海魂与针线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期中考试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席卷了附小三年级的每一个教室。走廊里的宣传栏贴上了“沉着应试,诚信为本”的标语,老师们步履匆匆,脸上的表情比平时严肃几分。

“这次期中考试很重要,”李老师在班会上强调,“成绩单要家长签字,还要开家长会专门分析。”

刘安心里咯噔一下。家长会?那就是说妈妈要来学校,看到他的成绩,还有排名。他下意识地摸了摸书包里金老师的那本习题册,这两个周末他几乎把所有空闲时间都花在了上面。

周博文倒是一如既往地轻松,课间还在研究刘安教他的那种复杂水手结。“没事,”他头也不抬地说,“期中考试比月考简单,都是基础题。”

刘安没说话。对周博文来说是基础题,对他可不是。

放学后,两人照例一起去金老师家补习。走出校门时,周博文突然说:“哎,你知道学校后门那条小巷子里有个卖糖画的老爷爷吗?他画的龙特别帅!”

刘安摇摇头。妈妈嘱咐过他不要乱跑,放学直接回家。

“走,我带你去!”周博文拉着他就往后门方向走,“才四点半,补习班五点半才开始,来得及。”

这是刘安第一次走附小的后门。与正门的气派不同,后门外是曲折狭窄的巷子,两旁是各种小店铺:修鞋的、配钥匙的、卖文具的,还有一个冒着热气的小吃摊。

糖画老爷爷的摊子前围了几个学生。只见老爷爷舀起一勺融化的糖浆,手腕轻巧地移动,不到一分钟,一条栩栩如生的糖龙就出现在石板上。

“厉害吧!”周博文得意地说,仿佛老爷爷是他的私人发现,“我每周都来买一个。你要什么?我请客!”

刘安犹豫了一下:“小帆船,行吗?”

老爷爷点点头,手腕一转,一艘帆船渐渐成型,甚至连帆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刘安小心翼翼地接过糖画,阳光透过琥珀色的糖浆,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快吃,化了就可惜了。”周博文已经咔嚓咔嚓啃起了他的龙尾巴。

糖的甜味在口中化开,刘安突然觉得,附小生活也不全是压力和焦虑。

去补习班的路上,周博文神秘兮兮地说:“告诉你个秘密,金老师以前是附小的教务主任,退休后才私下开班的。她押题特别准,所以那么贵还有人抢着来。”

刘安愣了一下,突然明白为什么妈妈能打听到这个“很难进”的补习班了。他想起妈妈最近接的活越来越多,甚至把缝纫机搬回家熬夜赶工。

金老师今天的课果然在“押题”。她列出了期中考试最可能考的几种题型,反复讲解。

“应用题肯定是行程问题,要么是相遇要么是追及,”金老师敲着黑板,“记住我教的线段图法,别用你们学校老师教的那套,太慢!”

刘安努力跟上节奏。金老师的方法确实巧妙,但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他瞥了一眼旁边的同学,发现大家都听得格外认真,笔记记得密密麻麻。

下课後,金老师又留下刘安:“感觉怎么样?跟得上吗?”

“有点难,”刘安老实回答,“但比上次好多了。”

金老师从抽屉里又拿出一份卷子:“这是去年期中考试的真题,拿回去做一遍,明天拿来我看看。”

刘安接过卷子,感觉手里的纸张沉甸甸的。

那天晚上,刘安做完学校作业后,开始做金老师给的真题。妈妈轻手轻脚地进来,放下一杯热牛奶:“别熬太晚。”

“妈,”刘安突然问,“金老师以前是附小的教务主任吗?”

妈妈愣了一下,点点头:“嗯,退休好几年了。怎么了?”

“没什么,”刘安低下头,“就是好奇您怎么找到她的。”

妈妈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农机厂陈阿姨的女儿去年请金老师补过课,考上了二中实验班。妈托她问的。”她停顿了一下,“贵是贵点,但有效果就值。”

妈妈离开后,刘安看着那杯冒着热气的牛奶,突然一点睡意都没有了。他重新拿起笔,继续攻克那道复杂的行程问题。

期中考试那天,天空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考场里静得能听到铅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

发下数学试卷时,刘安迅速浏览了一遍应用题,心脏差点跳出胸腔——金老师押对题了!最后两道大题都是行程问题,题型和金老师重点讲解的几乎一模一样。

他深吸一口气,按照金老师教的线段图法开始解题。思路异常清晰,甚至连金老师强调的常见“陷阱”也都避开了。

交卷铃响时,刘安罕见地感到一种轻松。他甚至有余检查了一遍答案。

周博文在考场外等他,眉头紧锁:“最后那道题你做的多少?我算出来是35分钟,但感觉不对…”

刘安说了自己的答案,周博文一拍大腿:“对啊!我忘了减去他们同时走的那段了!完了完了,这题5分呢!”

刘安没说话,心里却小小地雀跃了一下——他做对了。

成绩公布得比想象中快。两天后的数学课上,王老师抱着一摞试卷走进教室,脸上难得有一丝笑意。

“这次考试整体有进步,特别是几个同学进步显著。”王老师开始发卷子,“周博文,98分。李梦,95分…刘安,89分。”

刘安听到自己的分数时,愣了一下。89分?这是他转学以来第一次上85分。

王老师发完卷子,特别说道:“这次考试最后一道题全年级只有七个同学做对,我们班占了两个——周博文和刘安。”

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刘安,惊讶中带着敬佩。刘安感觉脸上发烫,心里却像炸开了一朵烟花。

下课后,周博文比他还激动:“太牛了!最后那题我都错了你居然对了!快说,怎么做的?”

刘安拿出草稿纸,画出金老师教的线段图:“就是这样,先画图再找等量关系…”

周博文看得目瞪口呆:“这方法太巧妙了!学校老师根本没讲过!你跟谁学的?”

刘安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实话:“金老师教的。”

周博文的笑容突然僵了一下:“金老师?是那个退休教务主任金老师吗?她不是不收学生了吗?”

“我妈托人介绍的,”刘安小声说,“很贵。”

周博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再问下去。那一刻,刘安隐约感觉到两人之间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家长会安排在周五下午。妈妈特意请了半天假,穿上那件她最好的淡蓝色外套——平时舍不得穿,只有重要场合才拿出来。

教室里,家长们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刘安站在走廊上,透过窗户能看到妈妈的身影。她坐得笔直,认真听着李老师的讲话,时不时点头。

会后,妈妈被王老师单独留了下来。刘安的心提了起来,担心自己是不是考试有什么问题。

过了一会儿,妈妈从教室里走出来,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

“怎么了?老师说什么了?”刘安紧张地问。

妈妈摇摇头,语气有些奇怪:“王老师夸你进步很大,说最后那道题全年级只有七个人做对,你是其中之一。”

“那不好吗?”

妈妈叹了口气:“王老师问我是请了哪位老师辅导,说解题方法很…独特,不像是学校教的。”

刘安愣住了:“然后呢?”

“我说是请了一位退休老师,”妈妈拉着他的手往校门外走,“王老师说,这种方法虽然取巧,但不利于打基础,让你以后少用。”

回家的路上,母子俩都很沉默。刘安原本的好心情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以为进步是好事,没想到还会被批评方法“取巧”。

晚饭后,妈妈拿出成绩单,在家长签字栏写下自己的名字。她的字迹工整有力,像她的人一样坚韧。

“妈,”刘安小声说,“那我以后不用金老师的方法了?”

妈妈抬起头,眼神复杂:“王老师说的是有道理,但…”她停顿了一下,“期末能考到90分以上吗?用学校教的方法。”

刘安犹豫了。他知道89分已经是很努力的结果,90分以上是另一个层次。

妈妈看着他的表情,轻轻叹了口气:“那就继续跟金老师学吧。方法取巧就取巧,等成绩上去了再打基础也不迟。”

那天晚上,刘安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想起周博文听到金老师时的表情,想起王老师的话,想起妈妈眼中的无奈。

他悄悄爬起来,从书包里拿出那份89分的试卷。透过窗外的月光,他仔细看着最后那道题旁边王老师写的红字:“方法独特,答案正确。”

他突然明白,在附小这片海域里,他这艘小船要找到自己的航行方式,既不辜负妈妈的期望,也不违背老师的教导,还能让自己不至于在风浪中沉没。

书桌上,爸爸送的罗盘在月光下泛着微光。指针稳稳地指向北方,坚定不移。

刘安轻轻拿起罗盘,在心里对自己说:不管用什么方法,向前航行就好。

窗外,第一场冬雨悄然而至,轻轻敲打着窗户,像是为他的决心鼓掌。

10月28日,阴转雨。期中数学89分,全班第二十三名。王老师说我的方法取巧,但妈妈还是签了字。 周博文听说我在金老师那补习,表情怪怪的。可能觉得我是靠补习才进步的吧。 糖画老爷爷的船很好吃,甜里带着一点点苦。 妈妈的白头发好像又多了,但她笑了,说值。 下次要用学校教的方法考得更好。 爸爸的罗盘指着北,永远不会变。我的方向也不能变。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