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都市日常小说——《黄土塬上的风》!本书由“莫斯科的勇太”创作,以张成王丽的视角展开了一段令人陶醉的故事。目前小说已更新总字数183492字,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黄土塬上的风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十月的黄土塬已经带了凉意,清晨的霜气裹着苹果园的甜香,飘进番茄酱厂的院子时,三辆满载玻璃瓶的货车正准备驶离。小芳举着手机跑前跑后,镜头里的工人正把最后一箱番茄酱搬上车,车身上贴着的“塬上红——来自黄土塬的甜”标语在晨光里格外醒目。
“家人们看!今天这三车是发往邻市惠民超市的,还有两车发往咱们县的便利店!”小芳对着镜头挥手,辫子上的红绳被风吹得飘起来,“感谢大家的支持,咱们的番茄酱已经卖到三个市啦,以后会让更多人尝到柳河乡的味道!”
张成站在货车旁,手里拿着送货单,正跟司机核对地址:“王师傅,惠民超市的货一定要在中午前送到,王总说下午要上架,别耽误了。”
“放心吧张同志!”司机拍着方向盘,“这路修通了就是快,以前得走三个小时,现在一个半小时就能到!”
王丽刚从石洼村回来,手里攥着蓄水池的设计图,脸上沾了点泥土。她走到张成身边,把设计图递过去:“石洼村的蓄水池选址定好了,就在村后的山泉旁边,县水利局的同志说下周就能开工。不过……”她顿了顿,眉头皱起来,“刚才惠民超市的王总给我打电话,说要取消今天的订单,还说‘上面有人打招呼,不敢再卖咱们的番茄酱了’。”
“取消订单?”张成手里的送货单差点掉在地上,“昨天不是还说要加订两百瓶吗?怎么突然变卦了?”
“我也不知道,”王丽拿出手机,调出通话记录,“王总说有封举报信递到了市食药监局,说咱们的番茄酱是‘三无产品,含有非法添加剂’,还说有人‘打招呼’,让他必须取消订单,不然超市的营业执照都得被吊销。”
小芳也凑过来,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什么?举报信?咱们的番茄酱都是经过质检的,怎么会是三无产品?肯定是有人故意搞鬼!”
老周蹲在货车旁,手里拿着个刚开封的番茄酱瓶,用筷子蘸了点尝了尝:“绝对是故意的!这味道跟上次质检时一样,甜得很,哪有什么添加剂?俺看就是李启明的人干的,他跑了还不安分!”
张成握紧送货单,心里清楚——能让惠民超市王总这么害怕,还能让市食药监局“打招呼”,背后的人肯定不简单,绝不是李启明一个人能办到的。“走,咱们现在就去惠民超市,跟王总问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王丽点点头,让老周留下盯着工厂,小芳继续直播安抚顾客,自己则和张成开着SUV往邻市赶。车刚驶上公路,张成的手机就响了,是市纪委的赵科长打来的:“张成,你们是不是遇到麻烦了?惠民超市取消订单的事,我们已经知道了,举报信是市里的‘昌盛贸易公司’发的,这家公司的老板是李启明的小舅子,背后的靠山是市里的常务副市长张建军!”
“张建军?”张成心里一震——张建军是安和县人,之前在安和县当县委书记时,还去过柳河乡视察,当时对修路的事还“高度赞扬”,没想到竟然是李启明的靠山。
“对,”赵科长的声音压得很低,“我们查到,张建军和李启明长期勾结,李启明负责在下面敛财,张建军负责在市里罩着他。这次举报你们,就是张建军怕你们继续查下去,牵扯出更多事,想先把你们的番茄酱厂搞垮,断了你们的收入来源。”
挂了电话,张成把情况跟王丽说了。王丽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指节都泛白了:“没想到张建军这么黑心!咱们修路、建番茄酱厂,都是为了村民们,他竟然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么害咱们!”
“别生气,”张成拍了拍她的手背,“咱们现在就去惠民超市,拿到举报信的复印件,再去找昌盛贸易公司,只要找到他们陷害咱们的证据,就能把张建军也拉下马!”
惠民超市的王总正坐在办公室里发愁,看见张成和王丽进来,赶紧站起来:“张同志,王书记,你们可来了!不是俺不想卖你们的番茄酱,实在是没办法啊!市食药监局的刘局长亲自给俺打电话,说要是不取消订单,就查俺的超市,俺这也是没办法!”
王总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举报信,递给他们:“你们看,这就是举报信,上面写得有模有样,还附了张‘检测报告’,说是你们的番茄酱里有防腐剂,其实就是假的!”
张成接过举报信,上面的字迹打印得工工整整,落款是“昌盛贸易公司”,日期是昨天。附的“检测报告”上没有检测机构的公章,只有个模糊的签名,一看就是伪造的。“王总,你知道昌盛贸易公司的地址吗?我们想去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王总犹豫了一下,从电脑里调出地址:“在市里的开发区,具体位置我给你们标出来。不过你们要小心,这家公司的老板孙涛是李启明的小舅子,据说跟张副市长走得很近,不好惹。”
谢过王总,张成和王丽直接开车去开发区。昌盛贸易公司的办公楼很气派,门口停着几辆豪车,门口的保安穿着黑色西装,看起来很凶。两人刚走到门口,就被保安拦住了:“你们找谁?有预约吗?”
“我们找孙涛,谈番茄酱的合作。”张成笑着说。
保安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嘴角撇了撇:“孙总不在,你们预约了吗?没预约不能进!”
“我们没预约,但有重要的事找他,你帮我们通报一下。”王丽拿出名片,递过去。
保安接过名片,看都没看就扔在地上:“什么重要的事?我看你们就是来捣乱的!赶紧走,不然我叫人了!”
张成捡起名片,脸色沉下来:“我们是柳河乡番茄酱厂的,来问清楚为什么举报我们!你们要是不让我们进,我们就报警,说你们伪造检测报告,诬陷我们!”
保安愣了一下,赶紧掏出对讲机,说了几句。没过多久,一个穿着花衬衫的男人走出来,肚子圆滚滚的,嘴里叼着烟——正是孙涛。“谁这么大的胆子,敢来我这里闹事?”孙涛眯着眼睛,打量着张成和王丽。
“我们是柳河乡番茄酱厂的,”张成拿出举报信,“这封举报信是你们发的吧?伪造检测报告,诬陷我们,你们想干什么?”
孙涛把烟扔在地上,用脚踩灭:“是又怎么样?你们的番茄酱就是三无产品,我举报你们怎么了?识相的就赶紧把番茄酱厂关了,不然有你们好果子吃!”
“我们的番茄酱有质检报告,是正规产品!”王丽拿出手机,调出质检报告的照片,“你们伪造检测报告,已经涉嫌违法,我们可以告你们!”
孙涛冷笑一声:“告我?你们有那个本事吗?我告诉你们,张副市长是我姐夫的靠山,你们要是敢跟我斗,不仅你们的番茄酱厂要关门,你们的路也别想再修!”
就在这时,张成的手机响了,是市纪委的赵科长打来的:“张成,我们已经派人去昌盛贸易公司了,你们别跟他们硬碰硬,等我们的人到了再说。另外,我们在李启明的出租屋里找到了一个加密笔记本,破解后发现里面有给张建军的转账记录,还有一笔五十万的‘项目协调费’,是给省里的刘处长的,贪污线索已经查到省里了!”
张成心里一震,对着电话说:“我们现在就在昌盛贸易公司,孙涛承认是他们举报的,还说张建军是他们的靠山!”
“好!我们的人马上就到,你们先稳住他!”赵科长的声音很激动。
孙涛看见张成在打电话,脸色变了变:“你们想干什么?赶紧走!不然我叫人了!”
“你别想走!”张成拦住他,“市纪委的人马上就到,你伪造检测报告,诬陷我们,还跟张建军、李启明勾结,贪污公款,今天你跑不了了!”
孙涛慌了,想往办公楼里跑,却被赶来的市纪委工作人员拦住。“孙涛,我们是市纪委的,现在怀疑你涉嫌伪造证据、诬陷他人,跟我们走一趟!”工作人员拿出证件,亮在孙涛面前。
孙涛脸色惨白,腿一软就坐在地上:“不是我干的!是李启明让我干的!是张副市长让我干的!跟我没关系!”
看着孙涛被带走,张成和王丽松了口气。赵科长也赶来了,手里拿着个笔记本:“这就是李启明的加密笔记本,里面不仅有给张建军的转账记录,还有张建军给省里刘处长的转账记录,刘处长是省发改委的,负责乡村振兴项目的资金审批,他们就是通过这个项目挪用公款的!”
张成接过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记得很清楚:“2024年1月,给张建军转账30万,用于‘协调’柳河乡修路款审批”“2024年3月,给刘处长转账50万,用于‘协调’番茄酱厂项目资金”……每一笔都有时间、金额和转账方式,是实打实的证据。
“太好了!”王丽激动地说,“有了这个笔记本,就能把张建军和刘处长都查出来,彻底把这个贪污团伙打掉!”
赵科长点点头:“省纪委已经知道了,明天就会派工作组来市里,专门查张建军和刘处长。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保护好番茄酱厂,别让他们再搞破坏。另外,我们查到李启明可能偷偷潜回了安和县,想找这个笔记本,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从昌盛贸易公司出来,已经是中午了。赵科长要回市纪委,张成和王丽则要回柳河乡,跟惠民超市的王总沟通,恢复订单。路上,王丽的手机响了,是小芳打来的,声音很激动:“王姐!好消息!市食药监局的人来咱们番茄酱厂复查了,看了咱们的质检报告,说举报信是假的,还帮咱们澄清了!惠民超市的王总也打电话来了,说要恢复订单,还要加订三百瓶!”
“太好了!”王丽笑着说,“小芳,你跟老周说,今天下午就把货发出去,别耽误了。”
挂了电话,王丽看着张成,眼里满是笑意:“咱们终于赢了一局!”
“是啊,”张成点头,“不过还没完全结束,李启明还没抓到,张建军和刘处长也还没被查,咱们还得继续努力。”
车驶回柳河乡时,已经是傍晚了。夕阳把黄土塬染成了金色,番茄酱厂的院子里热闹非凡,工人们正在卸货,村民们也来帮忙,李姐则在食堂门口忙着煮小米粥,蒸黄米馍馍。
“你们可回来了!”李姐看见他们,赶紧迎上来,手里拿着个刚蒸好的黄米馍馍,“快尝尝,俺新蒸的,里面加了红枣,甜得很!”
张成接过黄米馍馍,咬了一口,软糯香甜,红枣的甜味混着黄米的香味,满口都是实在的味道。“好吃!比俺在陕北吃的还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李姐乐了,又递给王丽一个,“俺还煮了小米粥,熬了两个小时,稠得很,你们快进去喝。”
食堂里,村民们已经坐满了,大家围在一起,吃着黄米馍馍,喝着小米粥,聊着番茄酱厂的未来。李大爷说要组织村民们去外地考察,学习番茄酱的销售经验;老陈说要在西坡村种更多的苹果,给番茄酱厂提供原料;小芳说要开个“番茄酱烹饪直播”,教大家用番茄酱做各种菜。
张成和王丽坐在角落里,看着热闹的场面,心里暖暖的。王丽咬了口黄米馍馍,突然说:“张成,等这事结束,咱们带朵朵去海边吧,她早就想去了。咱们还可以去看看海边的超市,能不能把咱们的番茄酱卖到那里去。”
张成看着她,夕阳的光洒在她脸上,长长的睫毛投下浅浅的阴影。他笑着点头:“好啊!咱们还可以带点番茄酱,让海边的人也尝尝柳河乡的味道。”
王丽的脸颊红了,低下头,小声说:“到时候……咱们可以在海边多待几天,看看日出,看看日落。”
“好,”张成的心跳漏了一拍,“都听你的。”
晚上,大家都散去后,张成和王丽留在办公室整理证据。笔记本里的转账记录需要分类整理,还要和之前的修路款、番茄酱厂资金流水对比,找出更多的贪污线索。王丽趴在桌上,认真地记录着,时不时揉一揉眼睛,显然是累坏了。
张成看着她,心里有点疼。他从抽屉里拿出一瓶眼药水,递过去:“别太累了,滴点眼药水,不然眼睛该疼了。”
王丽接过眼药水,眼里满是感动:“谢谢你,张成。每次在我累的时候,你都在。”
“咱们是搭档,不是吗?”张成笑着说,心里却想着——不仅仅是搭档,更是想一起走下去的人。
就在这时,张成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乡派出所的王所长打来的:“张成,不好了!我们在石洼村的山路上发现了李启明的踪迹!他偷偷潜回村里,想找王奶奶要什么东西,被村民发现后,又跑了!”
张成心里一震:“他找王奶奶要什么?王奶奶没事吧?”
“王奶奶没事,就是受了点惊吓。”王所长的声音很着急,“我们已经派人去搜山了,但是山里地形复杂,怕他跑了。你们赶紧来石洼村,王奶奶说有重要的事要跟你们说!”
挂了电话,张成和王丽赶紧往石洼村赶。夜色里,黄土塬上的风有点凉,吹得人心里发紧。他们不知道李启明为什么要找王奶奶,也不知道王奶奶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跟他们说,但他们知道,李启明的出现,意味着新的危险已经来临。
车驶到石洼村时,王奶奶正坐在家门口的石墩上,手里攥着个布包,脸色有点苍白。看见他们,王奶奶赶紧站起来:“张同志,王书记,你们可来了!李启明刚才来找俺,要俺把当年他娘给俺的那个红布包给他,俺没给,他就威胁俺,说要是不给他,就炸了咱们的番茄酱厂!”
“红布包?”张成皱起眉,“里面是什么东西?”
王奶奶打开布包,里面是个旧笔记本,封面已经泛黄了:“这是当年他娘刘桂兰的记账本,里面记着当年乡干部帮她凑医药费的事,还有李启明寄回的钱被同乡挪用的证据。他娘说,要是以后李启明回来问,就把这个给他,让他知道真相。没想到他现在回来要这个,肯定是想销毁证据!”
张成接过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的字迹娟秀,记着每一笔钱的来源和用途:“2010年5月,乡干部凑医药费3000元”“2010年6月,王奶奶借2000元”“2010年7月,儿子寄回5000元,被同乡张某挪用”……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是证明李启明被误导的关键证据。
“这个笔记本太重要了!”王丽激动地说,“有了它,就能证明李启明当年是被同乡和李华文误导的,也能让他彻底醒悟!”
就在这时,王所长跑过来,手里拿着个U盘:“张成,这是我们在李启明逃跑的路上捡到的,里面好像有东西!”
张成接过U盘,插进笔记本电脑里。打开一看,里面有两段视频:一段是李启明和张建军的对话,商量如何诬陷番茄酱厂,挪用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另一段是李启明对着镜头威胁:“张成、王丽,你们别以为拿到笔记本就赢了,张市长和刘处长不会放过你们的,我会让你们和柳河乡一起消失!”
视频的最后,还有一张照片——是番茄酱厂的平面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原料库的位置,旁边写着“10月15日,行动”。
张成和王丽对视一眼,心里都沉了下来——10月15日,就是明天!李启明要在明天对番茄酱厂的原料库下手!
夜色越来越浓,石洼村的星星很亮,却照不进隐藏的危险。张成握紧手里的笔记本,王丽攥着U盘,两人都知道,一场新的战斗即将开始。但他们不害怕,因为他们有彼此,有村民们,有市纪委、省纪委的支持,他们一定会守护好柳河乡,守护好这片黄土塬上的家。
(第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