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鹏,程万里免费阅读,鹏,程万里章节在线阅读

鹏,程万里

作者:都市墨者

字数:109462字

2025-07-31 23:15:33 连载

简介

如果你喜欢阅读都市种田小说,那么一定不能错过鹏,程万里。这本小说由知名作家都市墨者创作,以张鹏林晓雅为主角,讲述了一段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小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让读者们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09462字,快来一探究竟吧!

鹏,程万里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六月的阳光炙烤着省实验中学的操场,张鹏站在红榜前,耳边是此起彼伏的欢呼和啜泣。高考成绩刚刚公布,红榜第一行清晰地印着他的名字:张鹏,理科,718分,全省第三名。

“张鹏!你太牛逼了!”周烨从背后猛地抱住他,声音因激动而变调,”清华北大随便挑啊!”

张鹏的嘴角微微上扬,但眼神却飘向远处。这个成绩在他意料之中,但随之而来的选择却让他辗转难眠。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是林晓雅的信息:”教务楼天台,现在。”

天台上,林晓雅靠在栏杆边,长发在风中飞舞。她转身时,张鹏注意到她眼眶微红。

“恭喜。”她递过一个信封,”我爸让我交给你的。”

信封里是港大的录取通知书和全额奖学金证明——这是林志远一个月前就帮他申请的备选方案。奖学金金额让张鹏倒吸一口凉气:不仅学费全免,每年还有十万港币的生活补助。

“这…”张鹏的手指微微发抖,”太丰厚了。”

“我爸说港大商学院更适合你。”林晓雅的声音有些飘忽,”当然,如果你想去清华北大…”

张鹏陷入沉思。清华北大是每个中国学生的梦想,但港大的奖学金能让他立即减轻家庭负担,商学院更是直通商业世界的捷径。

“你呢?”他抬头问道,”决定去哪所大学了吗?”

林晓雅望向远方:”哈佛。我爸…早就安排好了。”

两人陷入沉默。三年来,从图书馆的偶遇到商业计划的共创,他们之间早已超越了普通同学情谊。但此刻,横亘在面前的是大洋两岸的距离。

“张鹏,”林晓雅突然转身,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送给你。”

盒子里是一支万宝龙钢笔,笔帽上刻着两个小字:”鹏程”。

“我…”张鹏喉咙发紧,”我没准备礼物…”

林晓雅摇摇头:”答应我一件事就好。”

“什么事?”

“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别放弃你的商业梦想。”她的眼睛亮得惊人,”我相信你会成为比我爸更厉害的企业家。”

张鹏郑重地点头,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钢笔。他想说更多,但所有话语都卡在喉咙里。最终,他只是轻声道:”我会去港大。”

林晓雅笑了,眼角有泪光闪烁:”我就知道。”她突然上前一步,轻轻拥抱了张鹏,”我会等你…我是说,等看你未来的成就。”

这个突如其来的拥抱转瞬即逝,却让张鹏心跳如雷。等他回过神来,林晓雅已经走向楼梯口,只在空气中留下一缕淡淡的茉莉香。

当晚,张鹏给家里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二弟张飞,声音兴奋得发颤:”哥!县里来人了,说你是省探花,要给咱家发奖金呢!”

“爸呢?”张鹏问。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爸…爸住院了。腰伤又犯了,医生说必须手术…”

张鹏握电话的手猛地收紧:”需要多少钱?”

“两万块。”二弟的声音低了下去,”爸不让告诉你,说你能上大学就够了,别操心家里…”

挂断电话,张鹏翻出存折——眼镜联盟的利润加上比赛奖金,一共一万三千六百元。还差近七千块。他咬咬牙,拨通了周烨的电话。

“借钱?”周烨在电话那头夸张地叫起来,”大哥,你现在可是大红人!随便找个企业拉赞助不就行了?”

“我需要现金,马上。”张鹏简短地说。

“好吧好吧…我最多能借你三千,下个月必须还啊!”

剩下的四千元缺口让张鹏辗转难眠。凌晨三点,他鬼使神差地拨通了林志远的电话。响了三声后,电话接通了。

“张鹏?”林志远的声音清醒得出奇,”出什么事了?”

二十分钟后,张鹏在电话里讲完了父亲的病情和自己的困境。

“钱不是问题。”林志远干脆地说,”但我有个更好的提议。”

第二天一早,一辆黑色轿车接走了张鹏。三小时后,他站在省城最大的电脑城外,林志远指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说:”暑假三个月,在这里赚够你父亲的医药费和你的大学启动资金,敢不敢?”

张鹏疑惑地看着他:”卖电脑?”

“不,组装电脑。”林志远递给他一张名片,”这是我朋友开的店,他缺个靠谱的店长。底薪两千,提成另算。你有技术背景,学起来很快。”

就这样,张鹏开始了他的暑假创业。头三天,他像块海绵一样吸收着一切关于电脑硬件的知识——从CPU型号到显卡参数,从内存时序到散热方案。晚上回到出租屋,他彻夜研究各种配置单和价格表,寻找最佳性价比方案。

一周后,张鹏已经能流利地向顾客推荐配置,并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他的第一个大单来自一位大学生,预算五千元,想要一台能玩主流游戏的电脑。

“i5处理器,GTX显卡,8G内存,128G固态加1T机械硬盘。”张鹏在纸上快速写着配置,”这套配置能流畅运行市面上95%的游戏,而且三年内不会过时。”

顾客犹豫道:”可我在网上看的品牌机要贵一千多…”

“品牌机用的是阉割版显卡和主板。”张鹏打开机箱展示给他看,”我们用的全是正规渠道的一线品牌,每个部件都有独立保修。而且…”他压低声音,”如果你今天下单,我可以免费送你一套正版Office。”

这笔交易净赚六百元,张鹏尝到了甜头。但他很快发现,光靠门店客流远远不够。于是,他重拾眼镜联盟的经验,开始在各大高校论坛发帖,提供”大学生专属优惠”。

“线上线下结合?”店主老陈——林志远的朋友——惊讶于张鹏的想法,”你小子脑子转得真快!”

张鹏不仅发帖,还制作了详细的配置价格对照表,清晰地展示出自组装机比品牌机的价格优势。更绝的是,他推出了”以旧换新”服务,帮学生处理旧电脑,进一步降低门槛。

生意很快火爆起来。张鹏不得不雇了两个兼职学生帮忙装机。周烨听说后,主动请缨负责营销。

“咱们可以玩把大的!”周烨兴奋地摊开计划书,”搞个’大学生电竞大赛’,冠军奖一台高配电脑,参赛的肯定都在咱们这买机子!”

张鹏眼前一亮,但看到预算后皱起眉头:”投入五万?太多了。而且…”他指着其中一条,”用翻新件冒充新品?这不行。”

“哎呀,现在哪家不这么干?”周烨不以为然,”把CPU和显卡用新的就行,其他部件用翻新的根本看不出来!”

“我说了,不行。”张鹏的语气罕见地强硬,”要做就做口碑,不能骗人。”

周烨脸色阴沉下来:”张鹏,做生意不能太死板。你这样怎么赚大钱?”

两人不欢而散。第二天,周烨发来短信:”道不同不相为谋,我撤了。祝你成功。”

张鹏看着短信,心里有些失落,但并不后悔。他调整策略,转而与几家网吧谈批量采购,虽然单台利润低了,但走量更大更稳定。

七月中旬,张鹏抽空回了一趟家。父亲的腰伤已经做完手术,恢复得不错。更让他震惊的是,手术费竟然已经结清了。

“是一个姓林的老板派人来付的。”母亲抹着眼泪说,”还给我们带了那么多补品…”

张鹏鼻子一酸。他掏出两万元塞给母亲:”这是我暑假打工赚的,您收着。二弟三弟上学用得上。”

父亲靠在床头,久久地注视着儿子:”鹏娃子,你长大了。”简单一句话,却让张鹏差点落泪。

回到省城,张鹏的工作热情更高了。他不仅组装电脑,还开始研究服务器和小型企业网络解决方案,向更高利润的领域拓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帮一家小公司解决了网络瘫痪问题,对方当即签下年度维护合同。

“你这是要抢IT服务公司的饭碗啊!”老陈半开玩笑地说。

八月底,张鹏盘点了暑假的成果:三个月净赚十五万六千元,远超预期。他给老陈包了个两万元的大红包,又给两个兼职学生各发了五千元奖金。

临去香港前,张鹏特意去拜访了林志远。在林家别墅的书房里,林志远听完他的汇报,满意地点头。

“比我预想的好得多。”他递给张鹏一杯茶,”知道为什么我让你去卖电脑吗?”

张鹏思索片刻:”是让我体验完整的商业流程?”

“不错。”林志远微笑,”从采购到销售,从营销到售后,你走完了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这比读十本商业书都有用。”

他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从零到一》:”带去香港读吧。记住,真正的商业不是复制别人,而是创造新价值。”

张鹏郑重地接过书,突然想起什么:”林叔叔,我父亲的医药费…”

“那是我对你未来的投资。”林志远摆摆手,”不必言谢,但记住一点——商业的本质是互信。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可能帮我,这才是长久之道。”

离开林家时,张鹏在门口遇到了刚回国的林晓雅。她晒黑了些,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短裤,却掩不住那股优雅气质。

“听说你要去香港了?”她微笑着问。

张鹏点点头,突然不知该说什么。三个月不见,两人之间似乎多了层无形的隔阂。

“我下周去美国。”林晓雅望向远处的花园,”四年后再见?”

“四年后我会有自己的公司。”张鹏脱口而出,”到时候…欢迎你来参观。”

林晓雅的眼睛亮了起来:”一言为定。”她伸出手,”拉钩?”

两根小指勾在一起,张鹏感受到她指尖的温度。这一刻,他暗暗发誓:四年后,一定要让这个承诺成为现实。

九月的香港潮湿闷热。张鹏站在港大宿舍窗前,望着远处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火,手中摩挲着那支刻有”鹏程”二字的钢笔。桌上摊开的是《从零到一》和一本崭新的笔记本,第一页写着:”四年目标:1.掌握商业核心技能;2.积累人脉资源;3.找到创业方向。”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张鹏知道,这是他人生新篇章的开始。从黄土高原到国际都市,这条路他走得艰难却坚定。而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征服。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