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穿越神狄:武举之路踏青云》中的张光是很有趣的人物,作为一部男频衍生风格小说被果冬成描述的非常生动,看的人很过瘾。“果冬成”大大已经写了370970字。《穿越神狄:武举之路踏青云张光大结局全文免费在线阅读无弹窗》就在下方,点即看!
穿越神狄:武举之路踏青云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皇上将亲临武举现场的消息早已传开。
得知此事的武者们个个激动不已。
毕竟能在皇上面前展示才能,即便夺不到武状元,只要被皇上赏识,未来的仕途必然一帆风顺,状元之名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皇上此次突然驾临,显然是为了张光。
虽然张光已连夺三项第一,众人不得不服,但事关个人前途,他们仍想奋力一搏。
更何况在他们看来,张光的马术未必如射术那般精湛,说不定第一场比试就会落败。
若能在接下来的比试中亲手击败张光,必能赢得皇上青睐,光是想想就令人振奋……
第四轮考试内容为马战,真刀 ** 的较量,毫无取巧之处,全凭真实本领。
本次比武采取两两对决制,胜者晋级,败者离场。连胜者继续配对交锋,直至最终决出一名胜者,即为武状元。全程共需经历四轮比试。
因参赛者仅十五人,首轮将有一人轮空。张光因先前成绩最优,直接获得轮空资格。众人对此均无异议,毕竟此资格是他凭实力所得。
马战规则简明:双方分列校场两端,披甲执械,纵马相向。闻令即驰骋交锋,错身时以兵器相搏,先击落对手者胜。若一回合未分高下,则续战至决出胜负。
比试开始后,七组对战皆激烈非常。为在御前展现英姿,众人皆全力以赴,几近搏命。若非裁判紧盯、护具周全,恐有伤亡之虞。
值得一提的是,养壮志确仅精于射术。首轮七组交锋中,属他这组战况最平。仅三回合便被击 ** 下,其余六组皆缠斗十余回合——其武艺显然逊色一筹。
首轮马战告终,次轮旋即展开。陛下时日宝贵,岂容过多耽搁。况且圣心最欲观张光身手,余者纵使战况再烈,亦难引天颜垂注。
“陛下,张光即将出阵。”
“哦?那银甲长枪者便是张光?”
“正是。”
“甚好,果有大将气度!”
为迎合上意,张光被安排在次轮首战。为使天颜欢悦,司甲吏特为他备好银光熠熠的明光铠,以增其英武之姿。
这并非投机取巧。只因那身铠甲虽威风凛凛,防御之力却与寻常明光铠无异。
正是这身耀眼甲胄,让圣上在人群中一眼望见了张光。
此刻的张光神情从容,不见半分紧张。
先前观战之时,他已将七名胜者的身手尽收眼底——武艺皆属寻常,莫说二流高手,连臻至一流巅峰者也未见一人,自然不足为虑。
究其缘由,想必是前番步射、骑射两场考核,已将真正的高手尽数筛去。
人力终有穷尽,世间罕有全才。纵使武艺超群者,箭术未必精湛。
似张光这般天资卓绝者,本就是百年难遇的异数。
自张光登场,比试反倒失了悬念。
他内力深厚,更将杨家枪法融会贯通,纵使马背交锋亦是顶尖好手。每每两骑相错,对手未及反应便已 ** ,胜负立判。
如此连战三场,皆如秋风扫叶。武状元之位,竟被他轻描淡写地纳入囊中。
在场举子无不心服口服。
实力悬殊若此,方方面面皆望尘莫及,又如何能不认输?
最后一位对手 ** 后,便有内侍前来传旨,言说圣上欲要召见。
“臣张光,叩见陛下!”
“甲胄在身,难行全礼,望陛下恕罪!”
随内侍登上高台,张光终得瞻仰女帝武则天的天颜。
虽年逾古稀,女帝却不见老态。许是保养得宜之故,通身透着雍容华贵之气,更有种睥睨天下、不怒自威的威仪。立于阶下的张光,竟无端生出几分寒意。
这也难怪,毕竟这位女帝手上沾染的鲜血实在太多,纵然非亲自动手,那股肃杀之气也足以令人胆寒。
张光这次面圣并未下跪行礼,倒不是他有意彰显气节,而是身披重甲实在不便屈膝。
此处终究是正式场合,又是初次觐见天子,有些规矩须得分明,若被武则天误认为恃才傲物反倒不妥。既然已是钦点武状元,自称一声“臣”倒也合乎礼制。
“爱卿不必多礼,平身吧。”
“谢陛下。”
女皇此刻心情颇佳,并未在意这些虚礼。
“爱卿近前几步,让朕仔细瞧瞧。”
武则天召他上前自然不是因眼力不济,实为展现恩宠,让众人明白她对此人的器重。张光从善如流地迈步向前,昂首挺胸任君端详——横竖多看几眼又无损失。至于是否会惹来额外关注,他暗忖以武则天的政治智慧,当不致做出惹人非议之事。
“张光不仅弓马娴熟,更兼勇冠三军,实乃难得的将才!不知可愿再比试一场?”
先前三场比试结束得太快,女皇既未看尽兴,也难以评判真实实力,便想为他择个旗鼓相当的对手,看场痛快淋漓的较量。
“陛下有命,臣自当遵从。”
虽不知女皇意欲何为,但场面功夫不可懈怠,张光当即应承下来。
“好!虎敬晖何在?”
“末将在!”
“就由你与状元郎切磋一番。”
“末将领命!”
在武则天心中,虎敬晖堪称身边武艺最高强者,否则也不会常年委以护卫重任。
“张光可需稍作歇息?”
女皇念及他方才连战三场,特此垂询。
“谢陛下关怀,臣无需歇息。方才那三阵不过是活动筋骨罢了。”
张光确实不需休整。先前的较量中,他统共只出了三招,体力几乎未曾消耗。
圣上朗声笑道:“爱卿真乃豪杰!二位卿家不必忧心,此战无论胜负,朕俱有厚赏,且去准备罢。”
“末将(微臣)领旨!”
许是心中畅快,武皇今日兴致极高,既言重赏,必非寻常之物……
因即将进行步战,侍从们忙着为张光卸去重甲。此时有人询道:“状元郎欲用何种兵器?卑职这便去取。”
“取长剑便可。”
兵家有云:长一寸则强三分,短一寸则险十分。此言于步战尤为精当。
若在寻常世间,此理或难践行。然在此内力纵横之境,短兵之险确可成就。欲展其险,关键在于迅疾——须趁长兵运转时那瞬息凝滞,直取对方守备空门。
此理世人皆知,然能运用自如者寥寥。
寻常武人纵经训练,亦难捕捉那电光石火的契机。十场较量中,长兵胜者逾九,余下一场亦是两败俱伤。
实战中莫要妄想先避其锋,再趁收势之机近身突袭。
精于武道者,往往追求一击制胜。除非确信必杀,否则必能及时回防,甚或转守为攻。贸然近身,无异自投罗网。因凡俗之人的反应,总赶不上招式变化——往往窥见破绽未及出手,对方早已弥补周全。
然于内力高手,情形截然不同!
顶尖高手对决,瞬息疏忽便是生死立判。修为愈深,愈能放大这须臾之机。故而世间真正的内力宗师,何人曾择长兵为器?
除了少数特例,大多数人习武时选择刀或剑作为兵器。即便不用刀剑,所用兵器的长度也往往与刀剑相仿。
刀剑的长度大多在一米左右,对高手而言,这个尺寸恰好能兼顾“一寸长一寸强”与“一寸短一寸险”的优势。再长则显得笨拙,再短则在交锋中容易吃亏。一米上下的长度,既保留了灵活,又不失威力,可说是恰到好处。
马战则全然不同。马背上活动空间有限,武者多选用长兵器,讲究抢先出手、占敌先机。恐怕也只有刘备那样双臂过膝、手长异于常人者,才敢在马背上使用短兵器。
因此,张光命人取长剑来,并不只是因为他精通全真剑法……
为讨好这位皇帝跟前的新贵,取剑之人竟一口气抱来五把长短不一的长剑,供张光挑选最称手的一把。
面对如此周到的安排,张光也不由心生感慨。
别人的好意自当领受。他随手试了几十招,便选定一把长约三尺(略不足一米)的青锋剑作为佩剑。
披上轻甲后,他重返演武场,一眼便看见早已持长刀等候的虎敬晖……
“张光贤弟,我虚长你几岁,这样称呼可合适?”
“敬晖兄是前辈,小弟敬重尚且不及,怎会介意这等小事?”
依江湖惯例,比武前总需寒暄几句。
但张光与虎敬晖今后将同朝为官,因此并未口出恶言,反而客气地互表敬意。
虎敬晖年过四十,年仅二十的张光自称一声“小弟”,已算是占了便宜。
“贤弟当心,为兄要出手了!”
“兄台尽管来,小弟也非全无准备……”
因皇帝在场观战,二人简单交谈后,便不得不开始这场比武切磋。
对于虎敬晖,了解剧情的张光心知肚明,他其实是蛇灵组织中位列第三的“剑灵”,若论真实战力,他堪称蛇灵第二。因为排名第二的“血灵”实为两人联手,单打独斗绝非剑灵对手。
虎敬晖武艺高强,保守估计也属天下前十之列。
张光对此有清醒认识,以他当前实力,自然敌不过虎敬晖。
不过虽不能胜,却也并非毫无招架之力,抵挡几招还是做得到的。
而且虎敬晖起初并未全力出手,或者说,两人一开始都留有余地。
表面看来,二人攻防迅疾,刀剑交击不断,身形腾挪起伏,在外行眼中煞是精彩。但内行一眼便知,这些招式华而不实。
换言之,张光与虎敬晖不过是在演戏,演一出让皇帝高兴的戏码。
自然无人会不识趣地戳破。且不说皇帝信或不信,单是当众扫皇帝的兴,便已同时得罪了双方。
虎敬晖之所以未尽全力,是为逐步试探张光的深浅。
若一上来就使出杀招,万一对方接不住、被一招击败怎么办?张光受不受伤尚在其次,让皇帝颜面受损才是大事!
毕竟张光是皇帝亲点的武状元,将来要委以重任。打了武状元的脸,就等于打了皇帝的脸。到那时,不仅丢脸的人倒霉,连让皇帝丢脸的人也难逃迁怒!
虎敬晖虽是武将,但在皇帝身边担任护卫多年,其中利害也心中有数。
因此这场比试,胜负皆可,唯独不能胜得太轻易!
至于张光,起初只是试探性进攻,察觉虎敬晖有意配合演戏,便心照不宣地接了下去。
即便他有心瞬间击败皇帝身边的卫队长,也绝无可能——虎敬晖即便隐藏实力,也不可能自贬至此,否则如何在千牛卫中立足?
三十余招过后,二人算是热身完毕。
随后,虎敬晖逐渐加强了攻势,毕竟这场较量不能一直僵持下去。
随着虎敬晖发力,即便张光反应迅速,也渐渐感到难以招架。
五十多招过后,张光已显疲态。
此时场面上虽与前三十招同样精彩,实际上却激烈得多。原本兴致缺缺的武将们,见两人终于动真格,纷纷凝神注视起来。
“不妙,看来我如今的实力,与虎敬晖仍有不小差距!
必须设法体面地结束这场比试。”
意识到与顶尖高手的差距后,张光已不指望获胜,只求输得不太难看。同样是输,被击出演武场或倒地不起,总不如故意露个破绽、借势认输来得体面。
然而他刚想卖个破绽,意外却骤然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