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精品小说《重生八零:我的电台能听心》,类属于都市日常类型的经典之作,书里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李建军赵兰英,小说作者为海天一色丽人行,小说无错无删减,放心冲就完事了。重生八零:我的电台能听心小说已更新了119263字,目前连载。
重生八零:我的电台能听心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县电台的小播音室比平时更安静,墙上贴着的“认真做好每一期节目”红标语被晨光染得暖融融的。李建军站在麦克风前,手指反复摩挲着话筒线——这是他独立主持《农村天地》的第一期节目,之前都是跟着老吴师傅打下手,今天老吴师傅特意让他挑大梁,说“该独当一面了”。
播音桌的左上角放着个搪瓷杯,里面是兰英早上给他泡的菊花茶,杯沿还沾着点枸杞;旁边摊着的稿子被他画满了红圈,都是重点内容——今天要讲果树剪枝和冬小麦防冻,是他跑了三个村子,跟种果树的老周叔、种小麦的刘大爷打听来的实在招。最显眼的是麦克风上挂着的红布老虎,是兰英昨天晚上缝的,说“挂着它,节目肯定能顺利”。
“小李,别紧张,跟平时练的一样就行。”导播老张端着杯热水走进来,放在他手边,“王师傅在调音台那边盯着呢,有问题他会提醒你。”
李建军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却还是觉得心跳得快——他昨晚翻来覆去没睡好,总想着节目没人听咋办?要是讲错了咋办?兰英安慰他“就算只有一个听众,只要能帮到人家,就是好节目”,可他还是忍不住期待。
他摸了摸兜里的玩具麦克风,刚碰到塑料壳子,就听到调音台那边王师傅的心声:“这小子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其实准备得挺充分,就是缺了点底气。得给他点鼓励,好节目都是慢慢磨出来的。”
“还有一分钟,准备开播。”老张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按下了预热按钮,播音室里的红灯亮了起来,像颗小小的启明星。
李建军挺直身子,对着麦克风,声音比平时稍显紧绷,却透着股认真:“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农村天地》,我是主持人李建军。今天咱们聊聊果树剪枝和冬小麦防冻的事,都是咱农民朋友冬天用得上的招……”
开场白刚说完,他就下意识看向调音台——王师傅正微微点头,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心声里带着点认可:“声音稳了点,比刚才试音时强,开头点题清楚,农民一听就知道是有用的内容。”
李建军心里松了口气,继续往下讲:“先说果树剪枝,老周叔跟我说,剪枝得‘留强去弱’,就是把细弱的枝条剪掉,留下粗壮的,这样来年才能结更多果子。剪的时候要注意,剪口得斜着切,离芽眼半寸远,免得伤口冻着……”
他一边讲,一边回忆着老周叔在果园里示范的样子,尽量把动作描述得详细,还加了句:“要是家里有果树的,现在就能剪,剪完了在伤口上抹点猪油,能防冻,还能防虫子。”
这话刚说完,导播老张突然比了个“有电话”的手势——是听众热线!李建军心里一喜,这还是他独立主持以来第一个听众电话。
“喂,您好,这里是《农村天地》栏目,请问您有什么问题?”李建军赶紧接起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个苍老的声音,带着点激动:“李主播,你好!我是北坡村的张老汉,家里种了两棵苹果树,年年结的果子又小又少,听你说剪枝能增产,我想问问,我家那树都五年了,还能剪不?”
李建军赶紧说:“能剪!五年的树正是旺长的时候,您按我说的‘留强去弱’,把交叉的、细弱的枝条剪掉,明年肯定能结大果子。要是您不知道咋剪,明天我休班,能去您家帮您看看。”
“真的?那太谢谢你了!”张老汉的声音更激动了,“我还以为老果树没救了,听你这么说,我心里有底了!”
挂了电话,李建军的心情一下子好了不少,声音也更自然了。他“听”到王师傅的心声:“这小子反应快,还愿意上门帮忙,比那些只会念稿子的强多了。农民就需要这样的主播,实在。”
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又有两个听众打来电话——一个是问冬小麦防冻的,李建军跟他说“在麦地里撒点草木灰,既能保温,又能当肥料”;另一个是问怎么储存萝卜的,他教了“埋沙土”的法子,说“找个背阴的地方,挖半米深的坑,把萝卜用沙土埋起来,能存到过年”。
节目快结束时,李建军说了句:“要是大家有啥农业上的问题,或者有好的种植经验,都可以给电台写信,地址是县广播电台《农村天地》栏目,我叫李建军,我会一一回复大家。”
关掉麦克风的那一刻,李建军才发现手心全是汗。他回头看向调音台,王师傅正朝他竖大拇指:“不错!第一次独立主持就这么好,比我当年强多了。那三个听众电话,都是实打实的问题,你回答得也实在,这样节目才能留住人。”
“三个?”李建军愣了一下,他还以为能有更多听众。
老张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别嫌少,刚开始都这样。老吴师傅当年第一期节目,就一个听众电话,还是他娘打的呢!慢慢来,只要内容好,听众肯定会越来越多。”
李建军心里有点失落,却也明白老张说的是实话。他收拾稿子的时候,看到麦克风上的红布老虎,突然想起兰英早上说的话,心里又暖了起来——就算只有三个听众,只要能帮到他们,就是有意义的。
走出电台,李建军骑着自行车往家走,心里还在琢磨着节目里的事。路过村口的小卖部时,看到几个大婶正围着半导体收音机说话,其中一个大婶说:“刚才听《农村天地》,那个李主播说的果树剪枝法子,我觉得靠谱,明天让我家老头子试试。”
另一个大婶也说:“我还记了他说的存萝卜的法子,家里的萝卜正愁没地方放呢!”
李建军心里一喜,原来还有听众在听!他刚想过去打招呼,就看到二柱从旁边走过,嘴里嘟囔着:“就三个人打电话,还当自己是大主播呢,真是笑死个人。”
没人理会他,一个大婶白了他一眼:“人家李主播帮咱们解决实际问题,比你天天东游西逛强多了!”二柱脸一红,灰溜溜地走了。
李建军笑着骑车离开,心里的失落一扫而空。回到家,兰英早就等在门口,手里端着碗糖水,看到他来,赶紧迎上去:“节目播完了?咋样?有听众打电话吗?”
“有三个呢!”李建军接过糖水,喝了一口,甜丝丝的,暖到了心里,“还有大婶在村里讨论我的节目,说我的法子靠谱。”
兰英眼睛一下子亮了:“我就知道你能行!我跟爹娘也听了,娘还说你讲的存萝卜法子好,明天就去挖坑存萝卜。”
赵父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张纸,笑着说:“建军,我刚才去村头的信箱,看到有封给你的信,是电台转来的,好像是听众写的。”
李建军赶紧接过信,信封上写着“县广播电台《农村天地》李建军主播收”,邮票是八分的,盖着村里邮局的戳。他拆开信,里面是张泛黄的信纸,字迹歪歪扭扭的,写着:
“李主播你好,我是西河村的王丽,家里种了三亩小麦,听你说撒草木灰能防冻,我今天就去山上搂了些,撒到麦地里了。谢谢你讲这么实用的法子,以后我会天天听你的节目。”
李建军看着信,心里满是感动——这是他收到的第一封听众来信,虽然简单,却比任何奖励都让他开心。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就算现在听众少,只要坚持下去,节目肯定会越来越好。
晚饭时,兰英炒了两个菜,还煮了鸡蛋,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说说笑笑的,满是温馨。李建军看着眼前的家人,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他要继续跑村子,跟农民唠嗑,把最实用的知识带给大家;要把《农村天地》做得越来越好,让更多听众喜欢;还要攒钱盖房子,跟兰英办一场热热闹闹的酒席,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睡前,李建军把听众来信和结婚证、喜帕放在一起,小心地收进木盒里。他摸着木盒,能感受到里面的温度,像感受到了幸福生活的温度。他知道,属于他和兰英的八十年代,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在等着他们,而他的节目,也会像春天的种子一样,慢慢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