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最近非常热门的一本男生情感小说,女友的AA制只对外国男友生效,却把我攒的钱全部拿走,已经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小说的主角林薇英伦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让读者们深深着迷。作者漪本若以其细腻的笔触,将故事描绘得生动有趣,让人欲罢不能。
女友的AA制只对外国男友生效,却把我攒的钱全部拿走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女友的留学日记摊在桌上:
「中国男人怎么好意思要求AA?」
「他们难道不懂主动买单是基本礼仪?」
翻到下一页,我却看到她写给外国前男友的备忘录:
「尊重他的AA制,这是独立女性的自觉。」
「绝不索要彩礼,爱情不该被明码标价。」
我们为结婚攒的钱,突然成了笑话。
婚礼前一周,我当着她全家面打开投影仪。
「请欣赏,她的双标定价手册。」
我的手机屏幕还停留在和林薇的聊天界面,最后一条消息是她发的,一个嘟嘴亲亲的表情包,下面跟着一句:“老公,婚纱照的尾款什么时候付呀?摄影师在催了。”
旁边还有个压缩文件,是她发我的,标注着“婚礼流程及宾客名单最终版3.0”。
客厅的灯光白得有些晃眼。
我揉了揉眉心,视线从屏幕上那条催款信息移开,落在茶几另一头摊开的那本硬壳笔记本上。
深蓝色封皮,磨砂质地,是林薇喜欢的调调。她说这叫“知性蓝”。
这东西,平时都锁在她床头柜的抽屉里,宝贝得跟什么似的。
今天估计是收拾东西准备搬去婚房,临时拿出来,忘了收。
我本来没想碰。
尊重隐私这点自觉,我还是有的。
何况,下周六就是婚礼。
可指尖划过手机冰凉的屏幕,那句“摄影师在催了”像跟细小的刺,扎了一下。
婚庆、酒店、婚纱照……最近所有的交谈,似乎都围绕着钱展开。琐碎,现实,像钝刀子割肉,消磨着原本应有的那点憧憬。
鬼使神差地,我伸出了手,翻开了那本“知性蓝”的扉页。
**“留学日记·英伦絮语”** ,一行娟秀的字迹。
我愣了一下。
林薇是去过英国交换半年,但那是一年前我们确定关系之前的事了。
她很少主动提那段日子,我问起,她也只含糊地说些风景和美食,语气淡淡的。
我以为那只是她一段普通的游学经历。
好奇心像藤蔓,悄无声息地缠绕上来。
我往后翻。
开始的几十页,无非是些异国风物的感慨,课程的压力,想家的情绪。
文笔细腻,带着点女孩子特有的矫情,但无可厚非。我甚至觉得,认识她之前,原来她是这样的。
直到我的目光定格在某一页,日期是她出国后三个月左右。
“今天和那个中国来的张三(隐去真名)一起吃了顿饭,真是下头。吃完饭,他居然直接说AA!我的天,我真的会谢!中国男人怎么好意思跟女生要求AA的?他们骨子里那点可怜的自尊心,就靠让女生占点便宜来维持吗?难道不懂主动、大方地买单是追求阶段的基本礼仪?这点风度都没有,活该单身!”
字迹在这里有些飞扬,带着一股宣泄的力道。
我捏着纸张的指节微微发白。
张三,这名字有点熟,好像是林薇提过一嘴的,同在异国他乡对她颇为照顾的一个学长。
胸腔里好像有什么东西缓缓沉了下去。我认识的林薇,和我在一起后,虽然从不主动要求什么,但每次出去吃饭、看电影,我买单在她看来是天经地义。如果哪次我忘了,或者开玩笑说“这次你请?”,她嘴上不说,脸色也会淡下来,能冷上大半天。
我以为这是国内女孩,或者说,是她林薇默认的规则。我接受了,甚至开始习惯,觉得男人承担这些是应该的。
可现在这页日记告诉我,这不是她天生的规则。她只是对“中国男人”这样。
喉咙有点发干。
我定了定神,继续往后翻。手指有些不受控制地轻微颤抖。
后面的十几页,断断续续,都有类似的吐槽。
**“又是他,约我去看画展,我以为开窍了,结果回来地铁票还要跟我算清楚?离谱!国男是不是都被功利社会洗脑了,每一分付出 不得立刻看到回报?一点绅士风度都没有,小家子气!”**
**“今天小组讨论,就我和另一个中国男生,买咖啡的时候他居然真的只付了自己的!我真是……无力吐槽。看来某些观念是刻在基因里的,指望他们像欧洲男人那样自然地为女士开门、买单,怕是下辈子了。”**
“国男”……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像淬了毒的针,一下下扎在眼球上。
她笔下那个精于计算、吝啬风度的群体,似乎也包括了我。我们为结婚准备的每一笔开销,婚戒,婚纱照,即将付出去的酒店定金,还有那笔她父母明确提出,而我父母咬牙凑齐的二十八万八彩礼……在这一刻,仿佛都成了佐证她观点的愚蠢证据。
一股凉意顺着脊椎爬上来。
就在我几乎要合上这本让人窒息的日记时,手指拂过书页中部,感觉厚度有些不对。这里面似乎夹着东西。
我捻开那一页,发现里面夹着一沓便签纸,用透明胶带小心地粘在日记本的缝线上。看便签纸微微发皱的边缘和稍微不同的墨水颜色,是后来添加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