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完结版《为什么害怕阳光》章节目录在线阅读

为什么害怕阳光

作者:封读

字数:99629字

2025-10-09 10:24:14 完结

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历史古代小说——《为什么害怕阳光》!由知名作家“封读”创作,以刘欣梅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99629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为什么害怕阳光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咸阳宫的朝堂之上,刘欣梅(扶苏)身着素色朝服,端坐于御座旁的临时议事席——他坚持暂不称帝,只以“监国”之名处理朝政。殿下,蒙恬、章邯、项梁、英布等文武重臣分列两侧,目光皆聚焦于案上的新政条文。

“历经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大秦根基已损。”刘欣梅声音沉稳,目光扫过众人,“今日颁行三道新政,首要便是‘轻徭薄赋’。”他抬手示意尚书郎宣读条文,“其一,免除天下百姓次年赋税,今年受灾郡县可免三年;其二,暂停阿房宫、骊山墓等所有劳役,让民力回归农桑;其三,开放皇家苑囿,允许百姓入内耕种渔猎,所得归己。”

条文刚读完,殿外便传来百姓的欢呼之声——新政早已通过驿站传遍各郡县,咸阳城内的百姓更是提前得知消息,此刻正聚集在宫门外,争相传颂。章邯心中感慨,起身抱拳道:“监国仁政,实乃天下之福!陇西之地常年征战,百姓困苦,此新政必能让民心归附。”

刘欣梅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其二,‘平反昭雪’。凡赵高、胡亥执政期间被冤杀、贬谪的大臣,一律恢复名誉与爵位;其家属若被流放,即刻召回原籍,由官府发放安家粮米。蒙毅将军虽已遇害,但其子蒙文可袭爵,任郎中令,掌管宫廷宿卫。”

蒙恬闻言,眼眶微红,上前跪地叩谢:“谢监国为蒙氏昭雪!蒙氏子孙定当誓死效忠大秦!”

“其三,‘整饬吏治’。”刘欣梅语气转厉,“凡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官吏,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各地郡守、县令需在三月内清查境内冤案,上报朝廷,若有隐瞒,与案犯同罪。”此令一出,满朝文武皆凛然——这道新政,正是要彻底肃清赵高留下的腐败吏治。

新政颁行半月后,咸阳城外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原上郡守将王离,率领三万秦军自北方边境赶来。王离是王翦之孙,曾因不愿依附赵高而被调往边境抵御匈奴,听闻扶苏复位监国,便立刻率军南下。

中军大帐内,王离跪地请罪:“末将未能及时率军驰援,致使监国身陷险境,罪该万死!”

刘欣梅快步上前扶起他,笑道:“王将军镇守边境,抵御匈奴,保住了大秦北境,功不可没。何罪之有?”他指着舆图上的北方边境,“如今匈奴虽暂时退去,但仍虎视眈眈。我有意让你率军返回边境,继续镇守,不知将军愿否?”

王离眼中闪过喜色,再次跪地:“末将愿往!定不让匈奴越边境一步!”

与此同时,南方的消息也传来——原九江郡都尉周勃,率领两万兵马归附,愿听从朝廷调遣;原长沙郡郡守吴芮,派人送来降表,献上郡内户籍、粮草清单,承诺全力支持新政。

项梁看着各地归附的奏报,对刘欣梅说道:“监国仁德之名远播,旧部纷纷来归,如今我大秦兵力已达十五万,足以稳定天下。”

刘欣梅却摇头道:“兵力虽足,但若不能凝聚一心,仍难成大事。”他随即下令,在咸阳城外的校场举行全军检阅。

检阅当日,十五万大军列阵整齐,旌旗蔽日。刘欣梅骑马立于高台之上,高声说道:“将士们!你们有的曾为大秦戍边,有的曾随我讨伐逆贼,有的曾归附义军——但今日起,我们只有一个身份:大秦的将士!从今往后,无论出身何处,凡立战功者,一律按军功封赏;凡扰民者,一律按军法处置!大秦的江山,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话音落下,全军齐声高呼:“誓死守护大秦!誓死追随监国!”声浪震彻天地,军心彻底凝聚。

就在大秦逐渐稳定之际,南方传来急报——原南海郡尉赵佗,竟拥兵自立,自称“南越武王”,断绝与中原的交通,拒不承认朝廷新政。

议事厅内,英布拍案而起:“赵佗小儿,竟敢叛国自立!末将愿率两万楚军,南下平定南越,将其生擒回咸阳!”

章邯却持不同意见:“南越地处偏远,气候湿热,楚军多为北方人,恐难适应。且赵佗经营南海多年,兵力雄厚,若强行进攻,恐难速胜。”他建议道,“不如先派使者前往南越,阐明新政,劝其归降。若赵佗执意不从,再兴兵讨伐不迟。”

刘欣梅沉思片刻,点头赞同:“章将军所言极是。赵佗本为大秦将领,或许只是被谣言误导,以为朝廷仍为赵高之流掌控。”他看向项梁,“项将军,你与赵佗曾有旧交,不如派你麾下谋士范增,前往南越劝降。”

项梁应下:“范增足智多谋,定能完成使命。”

然而,一月后,范增狼狈返回,带来了赵佗的答复——赵佗不仅拒绝归降,还斩杀了朝廷派去的使者,并发文宣称“南海之地,非中原所能制”,公然挑衅朝廷。

消息传来,朝堂震怒。刘欣梅脸色冰冷,下令:“英布、周勃听令!你二人各率三万大军,分两路南下,经长沙郡、九江郡进军南海,务必平定赵佗叛乱!”

“末将领命!”英布、周勃齐声应下,转身离去准备出兵。

蒙恬看着舆图上的南海郡,忧心忡忡地说道:“监国,南方出兵后,中原兵力空虚,需防备东方的齐国旧部与西方的羌族异动。”

刘欣梅点头:“我已命王离率军镇守北方边境,章将军率两万陇西铁骑驻守关中,防备西方;项梁率一万兵马驻守荥阳,监视东方。如此,可保后方无忧。”

英布、周勃率军南下后,沿途百姓纷纷夹道欢迎,送来粮草、衣物。在长沙郡,百姓自发组成向导队,为大军指引道路;在九江郡,年轻男子争相参军,愿随大军讨伐赵佗。

这一日,一名来自上郡的信使,带着一封特殊的书信来到中军大帐。信是上郡百姓联名所写,字里行间满是感激:“自监国颁行新政,上郡百姓得以重返家园,耕种田地。今闻大军南下平叛,我等虽不能亲往,却已筹集粮米千石,派人送往军中,愿助大军早日平定叛乱,还天下太平。”

刘欣梅看着书信,心中温暖。他对身边的侍从说道:“回信给上郡百姓,多谢他们的支持。告诉他们,朝廷定不负百姓所望,早日平定天下,让所有人都能安居乐业。”

侍从刚离去,项梁匆匆赶来,手中拿着一份奏报:“监国!东方齐国旧部田儋,派人送来书信,愿归附朝廷,不再割据一方!”

刘欣梅接过奏报,嘴角露出笑容——新政的推行,平叛的决心,终于让天下看到了大秦复兴的希望。他知道,只要坚持仁德,凝聚民心,定能彻底平定天下,重现大秦的辉煌。

夜色渐深,刘欣梅立于咸阳宫的露台之上,望着满天星辰。南方的战事仍在继续,东方的归附尚需巩固,西方、北方的边防仍需警惕——但他心中已不再迷茫,因为他知道,民心所向,便是大秦复兴的方向。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