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的黄土坡,年味已经飘满了村巷。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着白烟,有的在磨新面,石磨 “吱呀” 转着,飘出麦香;有的在炸年糕,金黄的年糕裹着糖霜,引得半大孩子围着灶台转。林卫东扛着铁锹,和苏晓梅走在田埂上,脚下的冻土开始解冻,踩上去有点松软 —— 今天要检查麦苗的越冬芽,为开春的返青管理做准备。
“卫东哥,你看这芽!” 苏晓梅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秸秆,露出麦苗基部的越冬芽,芽尖泛着嫩黄,像刚睡醒的小娃娃,“比上次看又大了点,俺用手摸了摸,硬邦邦的,肯定能长好。” 她的笔记本揣在怀里,上面记满了林卫东教的 “越冬芽判断标准”:芽长 0.5 厘米以上、质地饱满、无发黑霉变,就是健康的。
林卫东拿出系统奖励的 “土壤温度计”,插进土里 5 厘米深 —— 这是上次完成高考任务时系统给的,比村里的旧温度计准多了。“10℃,正好!” 他看着表盘,对苏晓梅说,“土壤温度稳定在 8℃以上,再过十天就能清理秸秆,准备施返青肥了。咱们得提前把返青肥的用量算好,每亩 30 斤,20 亩地就是 600 斤,得跟赵雅芝提前说,让她留货。”
苏晓梅赶紧把 “600 斤返青肥” 记在笔记本上,字迹娟秀,还在旁边画了个小麦穗:“俺记着了,等会儿回去就跟赵同志说。对了,俺娘让俺问你,过年想吃啥年糕?是黄米的还是糯米的?俺娘说糯米的得提前泡三天,让俺跟你定了就开始泡。”
“黄米的吧,黏糊糊的香。” 林卫东笑着说,看着苏晓梅冻得发红的鼻尖,把自己的棉手套摘下来给她戴上,“别总记着干活,手冻坏了咋缝衣服?” 他知道苏晓梅最近在给她缝大学穿的新褂子,每天晚上都熬到半夜。
苏晓梅脸一红,把手套又往他手里塞:“俺不冷,你手得拿温度计,更冻。” 两人推让着,棉手套在手里传了两圈,最后还是苏晓梅拗不过他,乖乖戴上,指尖碰着他的手,暖得心里发颤。
刚走到村口,就见林清月背着帆布包朝这边走,包里鼓鼓囊囊的,还露出半截《农业基础知识》。“卫东!苏晓梅姐!” 她挥着手跑过来,帆布包上的扣子叮当作响,“我从知青点借了本《北方小麦返青期管理》,里面讲了怎么根据土壤肥力调整施肥量,正好给你参考。还有,我整理了高考复习的错题,想跟你对对答案,你之前数学压轴题的解法,我总怕记混了。”
林卫东接过书,封面上印着 “省农科所编印”,里面有不少手写的批注,是之前的知青留下的。“这书太有用了!你看这里,” 他指着其中一页,“说沙土地返青肥要分两次施,第一次施 60%,第二次补 40%,咱们村坡顶的地就是沙土,正好用得上。”
三人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洒下来,暖融融的。林清月拿出错题本,里面夹着晒干的麦穗标本 —— 是上次他们一起去麦田时摘的,她说 “看着麦穗就有复习的动力”。“这道解析几何题,你上次说用‘参数方程’更简单,我总算不对参数的范围,你再给我讲讲呗?” 她指着错题,眼里满是求知的光。
林卫东接过笔,在草稿纸上画出坐标系,一步步推导:“你看,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x=acosθ,y=bsinθ,这里的 θ 范围要根据椭圆在坐标系里的位置定,比如咱们这道题里椭圆在第一象限,θ 就从 0 到 π/2……” 他讲得慢,时不时停下来问林清月懂不懂,苏晓梅坐在旁边,虽然听不懂数学题,却认真地看着,偶尔帮他们递橡皮,像个细心的小助手。
正讲着,远处传来自行车铃声,赵雅芝推着车过来,车后座绑着个布包,里面是两袋新磨的面粉,还有一张公社的通知。“林卫东!找你半天了!” 她把车往槐树下一靠,掏出通知递过来,“公社刚发的,下月初要开‘春季农技交流会’,让你当主讲,给周边村的队长和技术员讲讲小麦种植改良的经验,特别是越冬和返青管理!”
“主讲?” 林卫东愣了愣,接过通知,上面盖着公社农业组的红章,写着 “特邀黄土坡村林卫东同志主讲小麦种植技术”。
“可不是嘛!” 赵雅芝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得爽朗,“张书记特意跟俺说的,说你是咱们公社的‘农技好苗子’,让你好好准备,给黄土坡争光!对了,你要的返青肥,俺跟县种子站的王站长说了,留了 600 斤优质肥,下月初就能拉回来,不用怕断货。”
苏晓梅赶紧说:“太好了!俺们刚算完用量,正想跟你说呢。赵同志,交流会要准备啥不?俺跟俺娘可以帮忙缝横幅,或者准备茶水。”
林清月也跟着说:“我可以帮卫东整理讲课资料,把麦苗种植的步骤做成图表,这样大家看得清楚。我还可以借知青点的黑板,到时候带去交流会用。”
“你们俩想得真周到!” 赵雅芝笑着说,“俺再去供销社买点红纸,写几条标语,比如‘农业学大寨,科学种小麦’,肯定热闹。”
林卫东看着眼前的三人,心里满是暖意 —— 苏晓梅的细心、林清月的专业、赵雅芝的周全,让他觉得不管是准备交流会,还是接下来的返青管理,都有了底气。“那咱们分工:我整理讲课内容,清月帮我做图表,晓梅和大婶准备后勤,赵同志负责物资和联系公社,咱们一起把交流会办好!”
接下来的几天,黄土坡村更热闹了。林卫东每天早上都去麦田,带着村民清理秸秆 —— 不能全清,要留 5 厘米高的茬,既能保墒,又能给麦苗挡风。苏晓梅跟着他,把清理出来的秸秆捆成捆,堆在田埂边,留着下次还田用:“卫东哥,你看这块地的越冬芽,有个别有点发黄,是不是得补点肥?”
林卫东蹲下身,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捏了捏土壤:“是有点缺氮,咱们在施返青肥的时候,给这块地多撒 5 斤尿素,就能补过来。” 他掏出系统面板,上面显示 “春季返青管理预热任务进度 30%,完成农技交流会资料整理可提升至 60%”,还有条新提示:【建议在交流会上展示 “小麦生长对比图”(越冬前 vs 现在),增强说服力,可兑换 “专业绘图工具”(需 200 积分)。】
他毫不犹豫地兑换了工具,一套崭新的绘图笔和坐标纸出现在包里。当天晚上,林清月就来帮他画图 —— 她的美术好,把越冬前发黄的麦苗和现在绿油油的样子画得栩栩如生,还在旁边标了 “分蘖数”“株高”“叶片数” 等数据,一目了然。“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你的方法管用,比光说强多了。” 林清月拿着画笔,指尖沾了点墨,林卫东赶紧递过纸巾,两人的手不小心碰到一起,都愣了一下,林清月赶紧低下头,耳根红了。
苏晓梅也没闲着,每天晚上都来帮林卫东缝新褂子 —— 是用赵雅芝从供销社买来的蓝卡其布做的,又耐穿又显精神。她坐在灯下,手里的针线飞快地穿梭,时不时抬头问:“卫东哥,这领口要不要再收点?大学的先生们穿的,得整齐点。”
林卫东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不用太讲究,舒服就行。晓梅,等我上了大学,每个月都给你寄信,跟你说大学里的事,还有最新的农技知识。”
“好啊!” 苏晓梅眼睛亮了,手里的针线更快了,“俺也给你寄信,跟你说麦苗长得咋样,乡亲们的事。俺还想跟你学写回信,到时候你可别嫌俺写得不好。”
赵雅芝则每天都往公社跑,不仅敲定了交流会的时间和地点(公社礼堂),还帮林卫东借了台幻灯机 —— 能把对比图投在墙上,让后排的人也能看清。“俺跟公社放映员磨了半天,他才肯借,还说要过来帮忙放幻灯片。” 她把幻灯机的使用说明递给林卫东,“你先看看,有不懂的俺再去问他。”
交流会前一天,周边村的队长和技术员就陆续来了。赵铁柱领着他们去麦田参观,李大叔当起了 “讲解员”:“你们看这麦苗,去年冬天盖了秸秆,还浇了冻水,现在每株都有 3 个以上有效分蘖,比咱们往年强多了!俺家那亩地,往年这个时候都有死苗,今年一棵都没有!”
有个来自西坡村的队长,蹲在田里,仔细看了半天,又问林卫东:“小林同志,俺们村的地跟你们一样,也是碱性土,要是学你们的方法,得多久能看到效果?”
林卫东笑着说:“只要按步骤来,先秸秆还田降碱,再施足底肥,播种的时候用优质种子,当年就能增产 30% 以上。俺这里有份详细的《土壤改良方案》,等交流会结束,每人都发一份,你们回去照着做就行。”
那人赶紧道谢,其他村的人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问题,林卫东都一一解答,从播种深度到病虫害防治,说得详细又实在。系统的声音适时响起:【叮!宿主成功解答周边村农技疑问,推动 “农业技术共享” 权限落地,春季返青管理预热任务进度提升至 80%!触发新任务 “农技交流会主讲”,完成后奖励 “小麦返青期病虫害防治手册” 1 本,优质尿素 50 斤,积分 500。】
交流会当天,公社礼堂挤满了人。林卫东穿着苏晓梅缝的新褂子,站在台上,手里拿着林清月画的对比图,用幻灯机投在墙上:“大家看,这是咱们村越冬前的麦苗,叶尖发黄,分蘖少;这是现在的,叶片翠绿,每株有 3-4 个有效分蘖,这都是秸秆还田、科学浇冻水的效果……”
他从土壤改良讲到种子选择,从越冬管理讲到返青准备,还现场演示了返青肥的兑水比例,用系统奖励的 “土壤检测仪” 给大家测土壤肥力,听得台下的人频频点头。林清月坐在台下,帮他递资料;苏晓梅和王桂兰大婶给大家倒茶水;赵雅芝则在门口登记,给每个人发方案手册,忙得热火朝天。
交流会结束后,张书记握着林卫东的手,笑着说:“小林同志,讲得太好了!周边村的同志都说要跟你们学,咱们公社今年的小麦亩产肯定能上一个台阶!等你上了大学,可得常回来指导啊!”
回到村里时,已经是傍晚了。村民们都在村口等,王桂兰大婶端着碗年糕:“卫东,快吃块年糕,甜得很,庆祝你交流会成功!俺们都听说了,你讲得比公社农技员还专业!”
苏晓梅递过个布包,里面是她刚缝好的书包,蓝卡其布做的,上面绣着 “北京农业大学” 六个字 —— 是她照着林卫东写的字绣的,虽然有点歪,却格外认真:“卫东哥,你上大学用这个书包,装书方便。”
林清月也笑着说:“我把今天交流会的内容整理成了笔记,明天给你带来,你可以寄给大学的老师,说不定能当参考资料呢。对了,我的数学错题还有几道没懂,明天你再给我讲讲呗?”
“好!” 林卫东接过书包,心里满是感动。他打开系统面板:【叮!宿主完成 “农技交流会主讲” 任务,奖励已发放!春季返青管理预热任务进度 100%,解锁 “返青期核心任务”:3 日内完成麦田秸秆清理与返青肥施用准备,确保返青期麦苗生长率达 95% 以上。】
夜深了,林卫东站在院门口,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满是期待 —— 录取通知书应该快到了,返青期也快到了,新的挑战和希望都在等着他。苏晓梅的新书包放在床头,林清月的笔记摆在桌上,赵雅芝帮忙联系的返青肥也快到了,还有全村人期待的目光,这些都是他往前走的底气。
他摸了摸口袋里苏晓梅绣的麦苗布偶,又翻了翻林清月画的对比图,心里坚定起来 —— 不管是上大学学农技,还是回来帮村里种麦子,他都要把每一件事做好,不辜负黄土坡的乡亲,不辜负身边的人,更不辜负这个充满希望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