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开局觉醒天眼,我靠捉鬼成圣小说有没有完结版在线?

开局觉醒天眼,我靠捉鬼成圣

作者:鑫森淼焱垚飍

字数:145551字

2025-09-21 10:01:53 连载

简介

开局觉醒天眼,我靠捉鬼成圣》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玄幻脑洞小说,作者“鑫森淼焱垚飍”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林北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总字数145551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开局觉醒天眼,我靠捉鬼成圣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陈涛对于林北的直接似乎有些意外,但很快便恢复了那副专业的神态。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沙发旁的小型文件柜里取出一个薄薄的文件夹,放在茶几上,推向林北。

“首先,是了解。”陈涛指了指文件夹,“这是一份框架协议和基础保密告知书。在你决定是否签署之前,你有权知晓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和界限。”

林北拿起文件夹。纸张质感厚实,抬头是“特殊现象研究与应对中心——信息知情与保密承诺书”,标题官方而模糊。条款内容大多是约束性的,强调对所见所闻的绝对保密,禁止任何形式的私下记录、传播、利用,违者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条例追究责任,后果严重。权利部分则写得相当含糊,只提及“根据贡献获得相应资源支持与人身安全保障”。

没有薪酬待遇,没有具体职责,更像是一份卖身契。

“研究……与应对中心?”林北捕捉到这个名称,比“心理辅导中心”或者想象中的“异常事务调查局”更显技术化,也更隐晦。

“一个负责协调资源、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部门。”陈涛的解释依旧滴水不漏,“我们的工作重心是理解和阐释,必要时进行可控干预。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是最高准则。”

他顿了顿,观察着林北的表情,继续道:“如果你同意签署这份基础文件,我们将为你开放部分非核心信息库的阅览权限,并安排一次基础情况介绍。在此之后,你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并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接受初步评估和适应性训练。”

“评估和训练?”

“旨在判断你的‘敏感性’类别、强度、可控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同时,也会教你一些最基本的……嗯,自我防护和心理调适技巧,避免再次遭遇类似情况时反应过激,或自身状态受到不可逆的影响。”陈涛的语气像是介绍一项职业培训,“这同样不是强制性的,但你若想了解更多,这是必经步骤。”

选择权似乎又交回了林北手里,但通往答案的道路只有一条。他拿起旁边插在笔筒里的中性笔,指尖冰凉。他没有逐字逐句去抠条款,那没有意义。对方能如此展示,就意味着这些条款不容更改。

他翻到最后一页,在签名栏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像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标记着人生的转折。

陈涛收起签好的文件,动作利落:“欢迎你的加入,林北同学。现在,让我们从第一步开始。”他操作了一下手机。

几分钟后,301咨询室的内侧一面书柜无声地滑开,露出一条向下的通道。通道内部是简洁的金属墙壁和阶梯,光线柔和,空气里有淡淡的循环风味道。一个同样穿着深蓝色工装、但年纪更轻、表情也更松弛一些的男人站在通道口,对林北点了点头:“请跟我来。”

没有科幻电影里炫酷的光影,更像进入了一个大型建筑的设备层或保密档案室。阶梯旋转向下,走了大约两层楼的高度,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挑高很高,顶部是密集却有序的管线,漆成白色,与柔和的光源融为一体。空气洁净,温度恒定。大厅一侧是一排排整齐的工作隔间,人们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复杂的数据流、波形图或卫星地图,偶尔有低声的交流,氛围严肃而高效。另一侧则是透明的玻璃隔间,里面似乎是一些分析实验室,穿着白大褂或工装的人员在操作仪器。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厅正面一整面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实时滚动着一些信息碎片:“华东Z-7区异常气象报告(待核实)”、“西南M-3民俗传说事件归档(等级:低)”、“京津冀城市群能量背景噪声监测(稳定)”。信息刷新得很快,林北只能捕捉到零星几个词。

这里不像作战中心,更像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科研或数据中心。只有人们脸上那种专注和偶尔掠过的凝重,暗示着他们所处理事务的非同寻常。

年轻工装男——他自我介绍叫小刘——将林北带到一个空闲的小型会议室。“陈研究员稍后就到。你可以先浏览一下内网的基础导引模块。”他指了指桌上的一台平板电脑。

平板界面简洁,只有一个图标:“新进人员指引(Lv.0)”。林北点开,里面是分门别类的文档和简短视频。

视频和文字以一种冷静到近乎枯燥的语调,阐述着一些颠覆认知的概念:

【现象定性:当前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北纬30度线附近文明积淀深厚区域,出现低频、弱能级异常现象缓慢增多的趋势。现象多与特定地点(古战场、墓地、废弃建筑)、物品(古物、镜、玉、特定材质)、集体性民俗传说及信仰概念(乡野小神、精怪故事)相关联。】

【当前主流假说:“概念激活与弱能量场共鸣”。认为高度凝聚的集体潜意识(信仰、恐惧、传说)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可能与缓慢变化的背景能量场产生微弱互动,显现出符合该概念特征的、暂未明确定义的物理效应及信息扰动。现象稳定性差,多数会自行消散。】

【应对原则:观测优先,有限干预。首要目标:控制信息传播,防止公众恐慌,避免现象因集体关注而强化或固化。常用手段:信息屏蔽、环境隔离、定向能量中和、特定频率干扰……】

没有提到“修仙”,没有“神明”,只有“现象”、“概念”、“能量场”、“信息扰动”。一切超自然的存在都被尽力解构和技术化,包裹上科学的外衣,仿佛只是在研究一种尚未被完全理解的自然现象。

林北看着屏幕上那些冷静的文字,脑海里浮现的却是昨夜那面镜子里几乎要渗出来的冰冷恶意。那绝不仅仅是“信息扰动”或“弱能量场”。

门被推开,陈涛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另一个平板。“看完了?有什么直观感受?”

“很……科学。”林北选择了一个词。

陈涛笑了笑,似乎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我们必须用一套相对严谨的语言体系来进行内部沟通和记录,这有助于保持理性,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化和……认知污染。但实际接触时,情况往往更复杂一些。”

他在林北对面坐下,将手中的平板屏幕转向林北。上面是一张照片,正是7号楼407洗手间那面镜子被卸下后的墙壁内部特写。可以看到,水泥墙面上附着着一片片极其微小的、仿佛金属锈蚀又像是苔藓聚合的暗绿色斑点,斑点周围的墙体颜色也略显深暗。

“这就是我们发现的‘微生物菌落异常增殖’和‘能量残留’。”陈涛放大图片,“它们散发出一种极其微弱的特殊波动,会影响附近生物的电信号传导,尤其是大脑皮层活跃的个体,容易诱发幻觉、噩梦、强烈心悸。持续时间长,可能导致精神衰竭甚至器质性病变。”

“那东西……被清除了?”

“处理了。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和电磁脉冲进行了靶向消杀,残留物已采样封存。”陈涛划到下一张图,是仪器扫描的波形图,“但我们更关心的是‘源头的概念’。那面镜子本身很普通,但它正对窗户,常年接收特定角度的月光照射,又位于宿舍楼这种人流密集、情绪丰富的环境。加上最近几年,关于那栋楼、那个宿舍的些许流言……种种因素叠加,形成了一个微型的‘概念温床’。”

他抬起头,看着林北:“你的灵眸——我们暂时这样称呼你的这种敏感性——让你比仪器更早地捕捉到了那个‘温床’孕育成型的瞬间所散发出的异常信息。它不是鬼魂,更像是一种……基于特定环境和集体潜意识孕育出的、带有恶性趋向的‘信息茧房’或者说‘概念棱镜’。”

解释依旧带着技术色彩,但林北似乎能理解一些了。那是一种无形的、由环境和人心共同滋生出的“东西”。

“所以,你们的工作就是到处找这种……‘温床’,然后‘消杀’?”

“一部分工作是。更多的是监控、评估、归档。大部分‘温床’无法成型就会自行消散。只有极少数,在因缘际会下变得活跃,甚至开始影响现实,才需要介入。”陈涛身体前倾,“而像你这样的人,是我们发现它们的最早期‘传感器’,往往比我们的固定监测设备更灵敏,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新生的、独特的、尚未被录入数据库的‘概念雏形’时。”

“传感器……”林北品味着这个词,有点冰冷,但很形象。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你这颗‘传感器’进行校准和标定。”陈涛站起身,“走吧,带你去评估部门。放轻松,只是一些简单的测试,帮助我们了解你的感知范围和倾向。”

评估室更像一个高科技医疗检查室和心理实验室的结合体。各种林北叫不出名字的仪器闪烁着指示灯。

整个过程平静甚至有些枯燥。他被要求观看一系列快速变换的图像(风景、人脸、抽象图案、扭曲符号),聆听各种频率的声音(白噪音、古典乐、诵经声、意义不明的低语),同时记录他的脑波、心率、瞳孔反应、皮肤电阻变化。

期间,工作人员会偶尔插入问题:“刚才第三组图片,你对哪一张印象最深?”“听到那段低频嗡鸣时,太阳穴是否有胀痛感?”“请描述一下你此刻的情绪,用几个词即可。”

随后,他被带进一个隔离静室。房间没有任何装饰,只有一把椅子和一个桌面接口。工作人员递给他几个密封的金属小盒。

“请依次打开盒子,接触里面的物品,感受十秒,然后描述你的任何感觉,无论多细微或多荒谬。不需要猜测物品来历,只描述主观感受。”

第一个盒子里是一块锈蚀严重的金属碎片,边缘不规则,冰冷粗糙。林北指尖触碰的瞬间,眉心微微一跳,一股极其淡薄却锐利的森寒感刺了一下,仿佛能听到遥远的金铁交击和模糊的嘶吼。

“冷……有点扎手。好像听到很远的碰撞声。”他如实描述。

工作人员记录,没有任何表情。

第二个盒子是一小块深褐色的、干枯扭曲的植物根茎,带着泥土和腐朽的气息。接触时,林北感到一种沉闷的窒息感,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甜腻,让人头晕。

“有点闷,喘不过气。味道有点甜,不舒服。”

第三个盒子是一缕缠绕好的、枯黄纤细的头发。指尖刚碰上去,林北猛地缩回手,一股强烈的心悸和怨愤感毫无征兆地涌上,伴随着剧烈的眉心刺痛,甚至让他眼前黑了一瞬。

“不行!”他喘了口气,额角渗出细汗,“这个……很难受,很恨……头很痛。”

工作人员立刻合上盒子,多看了他一眼,在平板上快速记录着。

最后一个盒子空空如也。

“感受一下空盒。”工作人员提示。

林北手指放在空盒中,仔细体会。最初什么都没有,但几秒后,一种极其微弱的、温暖平和的感觉从指尖传来,非常舒服,让人安心。

“暖暖的,很舒服……好像里面有什么好东西似的。”他有些不确定地说。

工作人员点点头,示意评估结束。

等待结果的时间,小刘给他拿了瓶水。林北坐在休息区的椅子上,看着大厅里忙碌的人们,感觉自己像一个误入精密仪器的灰尘。

不久,陈涛拿着一份报告走过来,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趣!

“结果比预期更有趣。”他将报告递给林北看,上面是复杂的图表和评分,“你对负面的、尤其是带有强烈情绪残留的‘概念载体’反应非常敏锐,强度评级很高。而对中性或正向的载体,反应则微弱得多,甚至需要载体本身能量极强才能感知。这解释了你为何会对那镜子的恶意如此敏感。”

他指着最后一项空盒测试:“这个空盒,之前盛放过来自一座著名古寺、受常年香火供奉的古老瓦片。你感知到的,是那瓦片上残留的、极其稀薄的祥和气息。这证明你的感知并非只对负面有效,只是敏感性有偏向。”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的‘洞虚灵眸’,目前更像是一个‘恶意与危险探测器’。”陈涛合上报告,“这在实战中是极其宝贵的早期预警能力。但同时,这种偏向也可能让你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冲击和污染,需要严格的训练来学会屏蔽和过滤。”

他看着林北,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现在,摆在你面前的选项更清晰了。你可以选择接受基础培训,学会控制这种感知,避免它在你日常生活中造成困扰甚至反噬,然后回归正常生活,我们会提供一定的监护。或者,你可以选择接受更进一步的、更具挑战性的训练和任务,将这种能力运用起来,成为我们外勤调查组的预备成员。”

“外勤调查组?”

“就是深入一线,去确认、评估、乃至初步处理那些‘异常现象’的小队。”陈涛的语气平淡,却重若千钧,“更高风险,但也更接近真相。当然,待遇和权限也会相应提升。”

会议室的电子钟数字无声跳动。林北感到眉心的嗡鸣似乎与这地下设施的某种频率产生了微弱的共振。

他想起昨夜那几乎冻结思维的冰冷,想起握住那缕头发时汹涌而来的怨愤与刺痛。

逃避,或许能获得暂时的安全,但那无所不在的、潜藏在日常之下的暗流,真的能永远避开吗?当再次遭遇时,自己还能像昨晚那样侥幸破局吗?

而留下……风险显而易见,但却可能获得理解、控制,甚至反击的力量。

他抬起头,看向大厅正面那块巨大的屏幕,一条新的信息刚刚刷新闪过:“江城老城区S-2段能量读数异常波动(等级:黄),建议优先核查。”

那正是他从小长大的区域附近。

“我需要做什么训练?”林北问道。

陈涛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不带掩饰的笑意。

“很好。首先,从学会‘不看’开始。”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