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阿吉木大祭司小说叫什么(楼兰英雄诀免费阅读)

楼兰英雄诀

作者:道法之自然

字数:120231字

2025-09-10 10:10:17 连载

简介

喜欢传统玄幻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楼兰英雄诀》?作者“道法之自然”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阿吉木大祭司形象。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

楼兰英雄诀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晨雾还没散尽,孔雀河上游的水声就顺着风飘进了楼兰城工地。阿吉木刚把粮仓的地基标记画好,就见于阗氏的首领举着沾满泥浆的木锨跑过来,脸上带着急色:“阿吉木!不好了!上游的水渠塌了一段,水都渗进沙地里了!”

阿吉木心里一紧,立刻跟着于阗氏往上游赶。刚走出工地,就看见原本该奔涌着清水的水渠,在离孔雀河不足三里的地方断了个大口子,浑浊的河水正顺着沙层往下渗,在渠边积成一片小小的水洼,几只沙雀正围着水洼啄食。

“怎么会塌?”阿吉木蹲下身,手指戳了戳渠壁的泥土——刚挖好的渠壁还带着潮气,却在缺口处留下几道明显的划痕,不像是自然坍塌,倒像是被什么东西刨过。他顺着划痕往渠外走了几步,在沙地里发现了几个新鲜的蹄印,比骆驼蹄小,比马 hoof 窄,边缘还带着尖锐的痕迹。

“是沙狐?”于阗氏也凑过来看,皱着眉摇头,“不对,沙狐不会刨这么大的口子,这痕迹……像是人用工具挖的。”

这话让阿吉木的眼神沉了下来。他抬头望向水渠上游的沙丘,那里光秃秃的,只有几丛干枯的红柳,却总觉得有双眼睛藏在暗处盯着这边。“你带族人先把缺口堵上,多找些芦苇和石块,把渠壁夯实。”他对於阗氏吩咐道,“我去沙丘那边看看。”

阿吉木顺着蹄印往沙丘走,刚爬上坡顶,就看见沙地里躺着一根断成两截的木铲,铲头上还沾着和渠壁一样的泥土。他捡起木铲,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细微的响动,猛地回头——沙丘另一侧的红柳丛里,一道黑影正往沙漠深处窜,看背影像是个少年,腰间还挂着一个小小的铜铃,和之前那个月氏汉子的铃铛很像。

“站住!”阿吉木喊了一声,拔腿就追。那少年跑得很快,脚程却不稳,没跑多远就被沙砾绊倒,怀里掉出一个布包,里面的东西撒了一地——是几块晒干的沙棘果,还有一个刻着匈奴图腾的骨哨。

阿吉木冲上去按住他,少年挣扎着回头,露出一张黝黑的小脸,眼里满是惊恐,嘴唇还在不停发抖。“你是谁?为什么要挖断水渠?”阿吉木的声音放轻了些,怕吓着他。

少年咬着唇不说话,只是死死攥着手里的骨哨。阿吉木注意到他的袖口磨破了,露出一道新鲜的伤疤,像是被鞭子抽的。“是不是匈奴人让你来的?”他又问,手指了指地上的骨哨,“这骨哨,是匈奴人的东西吧?”

少年的身子抖了一下,眼泪突然掉了下来:“我……我是月氏人,我叫阿罗。匈奴人抓了我阿爸,说我不把水渠挖断,就杀了阿爸……”他抽噎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羊皮纸,上面画着一个简单的地图,标注着水渠的位置,“他们还让我画你们的工地布局,说画完就放了阿爸……”

阿吉木接过羊皮纸,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之前那个月氏汉子说的话,月氏人在沙漠里流浪,处处受匈奴欺负,连孩子都要被胁迫做事。他松开阿罗的胳膊,从怀里掏出一块烤馕递给他:“先吃点东西,别怕,我不会伤害你。”

阿罗愣了一下,接过馕,小口小口地啃着,眼泪却掉得更凶了:“首领,我不是故意要破坏水渠的,我只是想救阿爸……”

“我知道。”阿吉木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带我们去找匈奴人关押你阿爸的地方,我们帮你把阿爸救出来。但你要告诉我们,匈奴人还让你做了什么?他们有没有说,什么时候会来攻打楼兰?”

阿罗用力点头,擦了擦眼泪:“他们说,等把你们的水源断了,就带骑兵过来。还说……还说要把楼兰的人都抓去当奴隶,把城烧掉。”

阿吉木的眼神冷了下来。他让阿罗在沙丘上等着,自己先返回工地,把事情告诉了且末氏和鄯善氏。“匈奴人是想断我们的水源,逼我们放弃建城。”阿吉木沉声道,“现在有两个办法,一是派人去救阿罗的父亲,顺便摸清匈奴人的位置;二是加固水渠,再挖几条备用的引水沟,防止他们再破坏。”

“我去救阿罗的父亲!”鄯善氏立刻站出来,拍着胸脯说,“我带几个身手好的族人,悄悄摸过去,保证把人救回来!”

且末氏也点头:“我带族人加固水渠,再让月氏的老人们帮忙看看,他们常年在沙漠里找水,肯定知道怎么防着别人破坏。”

安排好后,阿吉木带着阿罗去见鄯善氏。鄯善氏已经选好了五个族人,都背着弓箭,腰间别着短刀。“阿罗,你还记得匈奴人的营地在哪里吗?”鄯善氏蹲下来,语气温和地问。

阿罗点点头,指着沙漠深处的一个黑点儿:“就在那座黑色的石山后面,有十几个匈奴人,还有两匹骆驼。”

鄯善氏不再多问,对阿吉木抱了抱拳:“我们走了,天黑前一定回来。”说完,就带着族人跟着阿罗往沙漠深处去了。

阿吉木站在沙丘上,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沙雾里,心里有些不安。他转身往工地走,刚走到水渠边,就看见且末氏正带着族人往渠壁上铺芦苇,几个月氏老人蹲在旁边,手里拿着木棍在渠边敲打,像是在检查什么。

“阿吉木,你来了。”且末氏抬起头,笑着说,“月氏的老阿爷说,在渠边埋上带刺的红柳枝,再用石块压着,别人就不容易挖破渠壁了。我们还打算在水渠两边挖几个浅坑,要是水再渗出来,也能流进坑里,不至于浪费。”

阿吉木走过去,看着老人们熟练地把红柳枝插进沙地里,心里的不安少了些。他刚要帮忙,就听见帐篷区传来一阵喧闹声,阿依古丽提着草筐跑了过来,脸上带着慌张:“阿吉木哥哥!不好了!有个月氏的阿姨说,她的孩子不见了!”

阿吉木心里一沉,立刻跟着阿依古丽往帐篷区跑。只见几个月氏女人正围着一个中年妇人,那妇人坐在地上哭,手里还攥着一件小小的布衫:“我就转身给孩子拿水的功夫,回头就不见了!他才五岁,怎么会自己跑出去啊!”

阿吉木蹲下来,拿起布衫看了看,上面沾着一些黄色的沙土,和工地附近的沙色不一样——更像是沙丘那边的流沙。“你们最后一次见孩子,是在哪里?”他问。

“就在帐篷旁边的胡杨树下。”妇人哽咽着说,“他说要去捡胡杨果,我让他别走远,可……可我喊了他好几声,都没人应。”

阿吉木立刻让人分头去找,自己则带着几个族人往胡杨林深处走。刚走了没多远,就看见沙地里有一串小小的脚印,顺着脚印往沙丘方向走,竟然和之前阿罗留下的蹄印方向一致。

“不好!”阿吉木心里咯噔一下,“孩子可能是跟着阿罗他们去匈奴人的营地了!”

他立刻加快脚步,往沙漠深处跑。跑了大约半个时辰,就看见远处的黑色石山,山脚下果然有几个帐篷,旁边拴着两匹骆驼,还有几个匈奴人正坐在帐篷外喝酒。而在帐篷旁边的沙地里,一个小小的身影正躲在红柳丛里,正是那个失踪的月氏孩子。

阿吉木刚要冲过去,就看见鄯善氏带着族人从石山后面绕了出来,手里还押着一个匈奴人,另一个族人抱着一个中年汉子——应该是阿罗的父亲。阿罗站在旁边,正和孩子说着什么,孩子看见阿罗,立刻从红柳丛里跑了出来,扑进阿罗怀里。

匈奴人发现了他们,立刻站起来拔刀,却被鄯善氏一箭射穿了手腕。剩下的匈奴人见状,不敢再反抗,转身就往沙漠里跑。鄯善氏也不追,只是把押着的匈奴人绑好,对阿吉木喊道:“阿吉木!我们得赶紧回去,这匈奴人说,今晚还有一批骑兵要来!”

阿吉木心里一紧,立刻让族人带着孩子和阿罗的父亲先回去,自己则和鄯善氏押着匈奴人跟在后面。路上,那匈奴人还在挣扎:“你们别得意!我们的大部队很快就到了,到时候把你们的城烧了,把你们都杀了!”

鄯善氏踹了他一脚,冷笑道:“就凭你们?也不看看现在的楼兰是什么样子!”

回到工地时,天已经黑了。且末氏已经带着族人把水渠加固好,还挖了两条备用的引水沟,工地上的火把又连成了一片光海。阿吉木把匈奴人交给族人看管,然后召集首领们和月氏的长者开会。

“匈奴人今晚要派骑兵来,我们得做好准备。”阿吉木沉声道,“鄯善氏,你带族人守在东边的沙丘上,那里是匈奴人来的必经之路,看到他们就放信号箭。且末氏,你带族人把工地的工具收好,把老弱妇孺送到胡杨林后面的山洞里躲着。月氏的老阿爷,麻烦你们帮我们看看,附近有没有可以埋伏的地方。”

众人纷纷领命,立刻开始行动。阿吉木站在工地中央,看着族人们忙碌的身影,心里很踏实。他知道,今晚的战斗会很艰难,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守住楼兰城。

夜深了,沙漠里的风越来越大,吹得火把“噼啪”作响。阿吉木站在城墙边,手里握着一把弯刀,目光紧紧盯着东边的沙丘。突然,远处传来一声清脆的哨声——是鄯善氏的信号箭!

阿吉木立刻大喊:“大家准备好!匈奴人来了!”

族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躲在城墙后面,月氏的男人们也拿着木棍和石斧,站在族人旁边。不一会儿,东边的沙丘上就出现了十几个黑影,骑着马,手里拿着火把,正往工地冲来。

“放箭!”鄯善氏的声音从沙丘上传来,十几支箭同时射向匈奴人,有几个匈奴人从马上掉了下来,剩下的人却没有停,继续往前冲。

阿吉木握紧弯刀,等匈奴人冲到城墙下,突然大喊:“推!”族人们立刻把准备好的石块和木头推下去,砸得匈奴人惨叫连连。月氏的男人们也冲了上去,用木棍和石斧打向匈奴人,场面一片混乱。

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匈奴人终于抵挡不住,转身往沙漠里跑。阿吉木没有追,只是让族人收拾战场。看着地上的尸体和武器,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匈奴人不会轻易放弃,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战斗。

但他不害怕。他看着身边的族人,看着月氏人,看着渐渐亮起来的东方,心里充满了信心。只要他们团结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守不住的楼兰城。

晨光穿透薄雾,洒在工地上,渠水又开始奔涌,滋润着土地。阿吉木站在城墙边,看着远方的沙漠,心里暗暗发誓:他一定要把楼兰城建好,让这里成为西域最强大的邦国,让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晨光里的血腥味还没散尽,阿吉木正弯腰帮族人清理城墙上的箭羽,就见且末氏拄着羚羊骨杖走过来,身后跟着两个月氏老人,手里捧着一块沾着沙砾的羊皮。

“阿吉木,你看这个。”且末氏把羊皮递过来,指了指上面歪歪扭扭的刻痕,“月氏老阿爷在匈奴人逃跑的路上捡的,说这是匈奴人的‘调兵符’,上面刻的符号,是要召集周边部落的骑兵。”

阿吉木接过羊皮,指尖抚过粗糙的刻痕——三道竖线夹着一个圆圈,是匈奴人常用的召集标记,他在王庭时见过不止一次。“看这刻痕的新鲜度,应该是昨天刚刻的。”他抬头看向沙漠深处,眉头紧锁,“匈奴人这次没讨到好,肯定会搬更多救兵来,我们得尽快把城墙垒高,再挖一圈护城沟。”

“护城沟?”旁边的月氏老人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却有力,“沙地里挖沟容易塌,不如用红柳枝和芦苇编成长排,埋进沙里当‘墙’,再往里面灌泥浆,干了比石头还结实。我们月氏人以前在沙漠里防沙暴,都是这么做的。”

阿吉木眼睛一亮。他立刻让鄯善氏带着族人去砍红柳枝,又让于阗氏多引些渠水来和泥浆,月氏老人们则蹲在城墙外,手把手教族人怎么编柳枝排。阿依古丽也带着孩子们过来帮忙,把晒干的芦苇抱到工地,小脸上满是认真,生怕拖了后腿。

正忙得热火朝天时,看管匈奴俘虏的族人突然跑过来,脸色慌张:“阿吉木!那个俘虏不见了!我们绑得好好的,不知道他怎么弄开的绳子!”

阿吉木心里一沉,立刻往关押俘虏的帐篷跑。帐篷里空荡荡的,地上留着一截断绳,绳头还带着磨损的痕迹——不是被刀割开的,是被慢慢磨断的。他蹲下身,注意到帐篷角落的沙地里有个小小的洞口,刚够一个人钻出去。

“他没跑远!”阿吉木站起身,对赶来的鄯善氏说,“你带两个人往西边追,他肯定是想回匈奴营地报信,西边是去王庭的近路。”

鄯善氏刚要走,月氏老阿爷突然拉住他,指着地上的脚印:“别追西边,你看这脚印的方向,是故意往西边歪的,他实际是想往北边跑——北边有个干涸的盐湖,里面全是软沙,跑进去就出不来,他想骗我们走岔路。”

阿吉木顺着老阿爷指的方向看,果然发现脚印在沙堆后拐了个弯,往北边延伸过去。“好险,多亏了阿爷。”他松了口气,让鄯善氏改道往北追,自己则留在工地,让人把所有帐篷都检查一遍,防止还有俘虏藏起来。

没过多久,鄯善氏就押着那个匈奴俘虏回来了,俘虏的腿上沾满了软沙,走路一瘸一拐,脸上满是不甘。“这小子真狡猾,藏在盐湖边上的芦苇丛里,要不是阿爷提醒,我们真就追错方向了。”鄯善氏气得踹了俘虏一脚。

阿吉木拦住他,蹲下来看着俘虏:“说吧,你们召集骑兵,到底想什么时候来攻打楼兰?来了多少人?”

俘虏梗着脖子不说话,眼神里满是倔强。阿吉木也不逼他,只是让人把他绑在城墙边的胡杨树上,让他看着族人建城——看着红柳枝排一点点垒起来,看着泥浆慢慢干涸,看着城墙一天比一天高。

到了傍晚,俘虏的嘴唇开始发干,眼神也软了下来。阿吉木递给他一碗水,看着他一饮而尽,才又开口:“你就算不说,我们也能做好准备。但你要是说了,我可以放你走——你只是个小兵,没必要为匈奴王庭送命。”

俘虏沉默了许久,终于低下头:“三天后,会有五十个骑兵来,带头的是左贤王的部下,叫巴图。他们会从北边的盐湖过来,想趁我们睡觉的时候偷袭。”

阿吉木心里有了数,让人把俘虏松绑,给了他一袋馕和一壶水:“你走吧,告诉巴图,楼兰城不是那么好打的。要是他敢来,我们就等着他。”

俘虏愣了一下,接过东西,转身慢慢走进了沙漠,走了几步还回头看了一眼——夕阳下的楼兰城,城墙已经垒到了一人高,渠水在城边流淌,胡杨林里飘着炊烟,像一座真正的城邦。

送走俘虏,阿吉木立刻召集首领们开会。“三天后匈奴人要来偷袭,我们得做好准备。”他指着地图说,“鄯善氏,你带二十个族人,在北边盐湖边上埋上陷阱,用红柳枝编成长网,再在网下挖深坑,上面盖些干草和沙砾,让他们看不出来。”

“于阗氏,你带族人把渠水引到城墙北边,在护城沟里灌满水,匈奴人的马怕水,只要他们一靠近,马就会受惊。”

“且末氏,你负责组织老弱妇孺,把他们转移到胡杨林后面的山洞里,再准备好火把和石块,要是匈奴人攻到城下,我们就从城上往下扔。”

首领们纷纷领命,月氏的汉子们也主动请战,要跟着鄯善氏去埋陷阱。阿吉木看着大家士气高涨,心里踏实了不少。

接下来的两天,楼兰城的工地上一片忙碌。陷阱埋好了,护城沟里灌满了水,城墙也垒到了两人高,城墙上还搭起了瞭望台,族人轮流在上面值守,盯着北边的盐湖方向。

第三天傍晚,瞭望台的族人突然大喊:“阿吉木!北边有动静!好像是匈奴人的骑兵!”

阿吉木立刻爬上瞭望台,拿起木筒往北边看——远处的沙丘上,果然出现了一队黑影,正往这边冲来,尘土飞扬,能听到隐约的马蹄声。“大家准备好!按计划行事!”他大喊一声,族人立刻各就各位,鄯善氏带着人躲在陷阱后面,于阗氏则守在护城沟边,手里拿着火把。

匈奴骑兵越来越近,带头的正是巴图,他骑着一匹黑马,手里拿着弯刀,脸上满是嚣张。“楼兰人听着!赶紧投降!不然等我们攻进去,把你们的城烧了,把你们都抓去当奴隶!”巴图大喊着,挥刀示意骑兵加速。

骑兵们冲得更快,眼看就要到护城沟边,突然“轰隆”一声,最前面的几个骑兵连人带马掉进了陷阱里,被红柳枝网缠住,怎么也挣扎不出来。

“有陷阱!”巴图大喊,想让骑兵停下,可后面的骑兵收不住脚,又有几个掉进了陷阱。就在这时,于阗氏突然点燃火把,扔进护城沟里——沟里的水面上飘着提前倒进去的沙棘油,一碰到火把就烧了起来,火焰瞬间连成一片,把护城沟变成了一道火墙。

匈奴人的马受惊了,嘶鸣着往后退,现场一片混乱。阿吉木站在城墙上,大喊:“放箭!”城墙上的族人立刻举起弓箭,对着混乱的骑兵射去,匈奴人纷纷中箭,惨叫连连。

巴图看着眼前的景象,又惊又怒,他没想到楼兰人竟然准备得这么充分。“撤!快撤!”他大喊着,带着剩下的骑兵往回跑,连掉进陷阱里的同伴都顾不上了。

鄯善氏见状,立刻带着人从陷阱后面冲出来,把掉进陷阱里的匈奴人都抓了起来。阿依古丽也带着孩子们跑过来,拿着石块往逃跑的匈奴人身上扔,小脸上满是兴奋。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楼兰人没损失多少,却抓了十几个匈奴俘虏,还缴获了不少马匹和武器。族人们欢呼起来,围着阿吉木,把他举起来抛向空中,嘴里喊着:“阿吉木!阿吉木!”

月氏老阿爷走过来,拍了拍阿吉木的肩膀,笑着说:“阿吉木首领,你真是好样的!我们月氏人没选错,跟着你,以后再也不用怕匈奴人了!”

阿吉木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感慨。他看着眼前的楼兰城——城墙高耸,护城沟里的火焰还在燃烧,渠水在城边流淌,胡杨林里炊烟袅袅,族人和月氏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胜利的喜悦。

他知道,这一战只是楼兰城遇到的众多挑战中的一个,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困难等着他们。但他不害怕,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十二氏族的族人,有新来的月氏人,还有聪明勇敢的阿依古丽,有慈祥的且末氏和老阿爷们。

夜色渐浓,帐篷区的火把又连成了一片光海。阿吉木坐在胡杨树下,喝着沙棘酒,看着身边欢声笑语的人们,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念头——楼兰城,不仅仅是一座城,更是一个家,一个能让所有流离失所的人安心停靠的家。

他抬起头,望着天上的星星,暗暗发誓:他一定要把楼兰城建得更好,让这里成为西域大地上最繁华的邦国,让楼兰的名字,永远流传下去。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