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阅读历史古代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备受好评的《平凡青云路》?本书以朱福友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歹歹的羊腰子”的文笔流畅且充满想象力,让人沉浸其中。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千万不要错过!
平凡青云路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日子就在篾刀与竹子的摩擦声中,一天天流过。朱福友彻底在王老篾匠的铺子里安顿下来。
每天清晨,他准时到店,扫地、烧水、整理工具,然后便开始日复一日的练习。刮青、劈篾、削边、打磨……每一样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手感近乎苛刻的追求。他的双手很快磨出了新的水泡,水泡破了又结成厚厚的茧子,指尖常常被竹刺扎得生疼。
但他从未抱怨。每一次成功的劈削,每一次刮出光滑均匀的竹篾,都带来微小的成就感。他体内的那丝“本源生机”似乎也习惯了这种持续的、精细的劳作,总是在他专注时悄然运转,缓慢地增强着他对手臂力量的控制、对工具角度的感知、对竹子纹理的理解。进步缓慢得几乎无法察觉,但当他某天回头去看自己最初的作品时,会发现那简直是惨不忍睹的废料。
王老篾匠话不多,大多时候只是沉默地做着自己的活计,偶尔抬眼看看朱福友的动作,只在关键处提点一两句。
“劲使错了,是腕子活,不是胳膊拽。” “这节竹疤硬,下刀要斜着点,别硬碰。” “刮刀钝了,拿去磨石上蹭几下,逆着刃口磨。”
寥寥数语,却往往切中要害。朱福友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经验之谈,并努力将其融入自己的动作中。他发现,这位看似平凡的老篾匠,手上功夫极其深厚,对竹子的特性了如指掌,每一种竹材在他手里都能物尽其用。
铺子里也不总是只有他们两人。时常会有客人上门。
有的是城里的杂货铺伙计,来订一批大小一致的竹筛或笸箩;有的是附近的农户,要修补破了洞的竹匾或买几个新竹筐;甚至还有酒楼的小二,来取定做的蒸笼格。
朱福友便开始学着招呼客人,记录要求,报上王老篾匠交代的大致价钱和取货日期。他识字和算数的能力在这里派上了用场,虽然只是简单的记账,却让王老篾匠省心不少。
通过和这些形形色色的客人接触,朱福友也耳濡目染地了解到更多青州城的情况。比如哪家酒楼的生意好,需要大量蒸笼;哪家杂货铺的掌柜最是斤斤计较;城外哪个村子的竹子质量最好;甚至偶尔还能听到一些关于官府征税、或是码头帮派之间摩擦的小道消息。
这个世界不再是贫民区那个逼仄的角落,而是通过这个小小的篾匠铺,逐渐在他面前呈现出更复杂的脉络。
一天下午,一个穿着体面管家模样的人来到铺子,要订做一批高档礼盒,要求用上好的紫竹,做工要极其精细,还要在盒盖上刻上简单的吉祥纹样。
王老篾匠接待了他,两人讨价还价了半天才最终成交。管家走后,王老篾匠看着那要求,皱了半天眉头。做盒子不难,但这刻花……他的强项是实用器,对这种略带装饰性的细活并不十分擅长。
朱福友在一旁看着,心里却微微一动。刻花?他前世虽然也没专门学过,但毕竟见过太多精美图案,审美在线。而且,他发现当自己集中精神去想象那些纹样时,手指似乎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源生机”对精细控制的辅助,或许能用在刻刀上?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王老伯,这刻花的活儿……要不,让我试试看?小子以前……胡乱画过些花样。”
王老篾匠抬起头,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沉吟片刻,从一堆废料里捡出一块小竹片,又找出一把旧的刻刀:“喏,试试。刻坏了不打紧。”
朱福友接过刻刀,深吸一口气。他没有立刻下刀,而是闭眼回想了一下刚才管家要求的“云纹”样式,用手指在竹片上大致勾勒了一下轮廓。然后,他才拿起刻刀,集中全部精神,小心翼翼地运刀。
刀尖划入竹片,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他的动作很慢,手腕极其稳定,刻刀仿佛成了他手指的延伸。那丝“本源生机”果然顺着他的意念流向指尖,帮助他更好地控制着线条的深浅和弧度。
一个简单的、略显稚拙但线条流畅的云纹图案,渐渐在竹片上浮现出来。
王老篾匠凑近看了看,眼中再次闪过讶异。这第一次动刻刀的手,稳得不像话,线条也干净,不像生手那么毛糙。他点了点头:“嗯,有点意思。这批盒子的刻花,就交给你试试。慢慢做,不着急,务必精细。”
这无疑是对他极大的信任和考验。
朱福友心中一喜,郑重应下:“谢老伯信任,我一定仔细做!”
从此,他的工作又多了一项内容。每天完成必要的劈篾刮青后,他便专注于练习刻花。从简单的云纹、回纹,到稍复杂一些的瑞草、蝠纹,他进步的速度让王老篾匠暗自咋舌。
工钱依旧微薄,生活依旧清苦。每天下工回去,他和陈丰兵大多还是靠黑面饼子和寡淡的粥度日,偶尔才能买点咸菜或最便宜的蔬菜改善一下。但他每天都能带回两个铜板,偶尔王老篾匠高兴了,还会多给一个。这点微薄的收入,让他们彻底摆脱了断粮的危机,甚至还能偶尔买点最便宜的金疮药,给陈丰兵拾柴火时不小心刮破的伤口敷上。
陈丰兵也没闲着,他除了拾柴挖野菜,有时还会去码头附近转转,打听些消息,或者找些零星的短工做,虽然收入不稳定,但多少也是个贴补。
兄弟俩的生活,正像那竹篾一样,在被生活的重压反复刮削锤炼后,渐渐显露出虽粗糙却坚韧的质地。
傍晚收工,朱福友揉着发酸的手腕走出铺子,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空气中弥漫着炊烟和各种食物的混合气味。他听着沿街店铺伙计上门板的哐当声、小贩收摊的吆喝声、归家行人匆忙的脚步声,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呼吸。
危机并未解除,黑水帮的阴影或许仍在某个角落窥视。但此刻,他掌握了一门能够糊口的手艺,有了一个暂时的容身之所,身边有兄弟,前方……似乎也透着一丝微弱的光。
他迈开步子,向那个破旧却温暖的窝棚走去。明天,还有新的竹篾要劈,新的花纹要刻。
生活,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劳作中,缓缓铺陈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