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引子:

杯酒释兵权的余温尚在汴梁城的酒香中萦绕,太液池畔的富贵承诺尚未兑现,帝国南疆的烽烟已骤然再起!扬州城头,一面刺目的“周”字大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李重进,这位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曾与赵匡胤同殿为臣的悍将,在潞州李筠的尸骨未寒之际,悍然举起了反旗!他手握重兵,占据淮南富庶之地,更与南唐暗通款曲,誓言“匡复周室”!消息传至汴梁,如同在初定的大宋江山投下一块巨石。赵匡胤端坐龙椅,指尖划过舆图上扬州的位置,眼中寒光乍现。他知道,潞州的烽火只是序幕,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扫平群雄,一统江山,这柄开国之剑,必须饮尽四方枭雄之血,方能铸就真正的太平!一场席卷南中国的铁血征程,在赵匡胤的号令下,轰然启动!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九月,扬州。

淮南节度使府邸,灯火通明,气氛肃杀。

李重进,身材魁梧,面如重枣,此刻正焦躁地踱步。他手中紧握着一封密信,来自潞州李筠的旧部,字字泣血,控诉宋军如何“屠戮忠良”。

“赵匡胤!黄袍加身,篡夺周室!如今又杯酒释兵权,屠戮功臣!此等逆贼,安坐龙庭!我李重进,世受周恩,岂能坐视!” 他猛地一掌拍在案几上,震得烛火摇曳!

“大帅!反了吧!” 心腹将领翟守珣厉声道,“潞州虽败,然我淮南兵精粮足!更可联络江南李璟(南唐中主),南北夹击!未必不能成事!”

“对!反了!匡复周室!” 帐下诸将群情激愤!

李重进眼中燃烧着怒火与野心:“好!传令!即日起,整军备战!打出‘匡复周室’旗号!联络南唐!誓与赵宋逆贼决一死战!”

扬州城瞬间戒严!兵戈之声四起!李重进的反旗,如同惊雷,炸响在初定的大宋南疆!

汴梁,崇元殿。

“李重进反了!” 军报呈上,殿内一片哗然!

“陛下!李重进狼子野心,盘踞淮南,勾结南唐,其患更甚李筠!臣请即刻发兵征讨!” 枢密使吴廷祚出列急奏。

赵匡胤面色阴沉,目光扫过舆图上的扬州。李重进不同于李筠,他不仅是实力雄厚的藩镇,更是后周皇亲(郭威外甥),其“匡复周室”的口号极具煽动性!若任其坐大,或与南唐联手,后果不堪设想!

“传旨!” 赵匡胤声音斩钉截铁,“命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虽已外放节度使,但军情紧急,临时启用其威望)为扬州行营都部署!王审琦副之!率禁军精锐,即刻南下!征讨逆贼李重进!”

“诺!”

“另!命楚州防御使张永德(后周太祖驸马,与李重进有旧怨)率本部兵马,自北面策应!断其归路!”

“再遣密使,速往金陵!警告南唐主李璟!若敢助逆,我大宋天兵,必踏平江南!”

三道命令,如同三道铁索,瞬间锁向扬州!

石守信虽已交出兵权,但国难当头,毅然受命。他率王审琦等将领,星夜兼程,直扑淮南。

李重进闻讯,一面加固扬州城防,一面派翟守珣火速前往金陵求援。

然而,赵匡胤的警告如同冰水,浇灭了南唐君臣的幻想。南唐中主李璟,本就优柔寡断,畏惧宋军兵锋,更兼宋使言辞强硬,威胁恫吓。

“宋主……兵强马壮……不可轻惹……” 李璟最终退缩,不仅拒绝出兵,反而扣押了翟守珣(后被放回),向宋朝示好。

李重进顿失外援,陷入孤立!

石守信大军兵临城下,将扬州围得水泄不通。

“李重进!尔世受国恩,不思报效,反叛朝廷!天兵已至,速速开城投降!可免一死!” 石守信在城下厉声劝降。

“石守信!背主求荣之徒!安敢在此狂吠!” 李重进在城头怒骂,“我李重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与扬州共存亡!”

劝降无果,石守信下令强攻!

宋军架起云梯,推着冲车,如潮水般涌向城墙!箭矢如雨!滚木礌石倾泻而下!

李重进亲临城头督战,守军拼死抵抗!战斗异常惨烈!宋军数次登城,均被击退!伤亡惨重!

赵匡胤御驾亲征:

扬州久攻不下,战报传回汴梁。

“李重进负隅顽抗,石守信攻城受阻!” 赵匡胤眉头紧锁。他深知,扬州之战,关乎新朝威信!必须速战速决!

“传旨!朕将亲征扬州!” 赵匡胤霍然起身!

“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李重进已是困兽,何须陛下亲冒矢石?” 群臣劝阻。

“潞州李筠,朕未亲往,已生李重进之叛!今若不亲临,何以震慑天下不臣之心?!” 赵匡胤目光如炬,“朕意已决!即刻点兵!御驾亲征!”

建隆元年十一月,赵匡胤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御驾南征!

皇帝亲临前线的消息,如同惊雷,震撼了扬州守军!宋军士气大振!攻势更猛!

赵匡胤抵达扬州城下,亲临前线视察。他见扬州城高池深,强攻损失太大,遂改变策略。

“传令!深沟高垒!围而不攻!断其粮道!困死此獠!”

宋军依令而行,在扬州城外挖掘深壕,修筑高垒,将扬州围得如同铁桶!同时派兵扫荡周边州县,彻底切断扬州粮草补给!

扬州城内,粮草日渐匮乏。士兵饥肠辘辘,怨声载道。李重进严令弹压,但人心浮动,逃亡日增。

“大帅!城中……断粮了!” 翟守珣面色惨白地报告。

李重进颓然坐倒,看着城外连绵不绝的宋军营寨和那面迎风招展的“赵”字龙旗,眼中充满了绝望。

“天亡我也!” 他仰天长叹!

建隆元年十二月,扬州城内粮尽援绝,军心彻底崩溃!

李重进知大势已去,不愿被俘受辱。他回到府邸,点燃了堆积如山的柴薪……

“轰!” 一声巨响!烈焰冲天!

李重进自焚身亡!扬州城破!

翟守珣等残部开城投降。

淮南平定!赵匡胤御驾亲征,首战告捷!大宋根基,再无人可撼!

扬州硝烟散尽,赵匡胤的目光投向了南方更辽阔的疆域——荆湖(湖南、湖北大部)与南中国诸国。

荆南(南平)节度使高继冲、武平(湖南)节度使周保权,名义上臣服中原,实则割据一方。此地控扼长江中游,是南下的必经之路!

“欲取巴蜀、岭南、江南,必先定荆湖!” 枢密院中,赵匡胤指着舆图,对赵普等人道,“然荆南高继冲、武平周保权,皆以臣礼事我。师出无名,恐失天下人心。”

“陛下勿忧!” 赵普眼中精光一闪,“武平军(湖南)内乱正炽!节度使周行逢(周保权之父)新丧,其子周保权年幼,大将张文表不服,起兵叛乱,攻占潭州(长沙)!周保权已遣使向我朝求援!”

“哦?” 赵匡胤眉头一挑,“此乃天赐良机!”

“陛下可遣一上将,假道荆南(南平),南下湖南平叛!待大军过境,顺势收取荆南!此乃‘假道伐虢’之计!名正言顺,事半功倍!” 赵普献上毒计。

“好!好一个‘假道伐虢’!” 赵匡胤抚掌大笑,“慕容延钊、李处耘!”

“臣在!” 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枢密副使李处耘出列。

“命尔二人为湖南道行营正副都部署!率精兵数万,借道荆南,南下讨伐张文表!平定湖南!”

“诺!”

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正月。

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大军抵达襄州(今湖北襄阳)。

“报!宋军主帅慕容延钊遣使前来!” 荆南(南平)都城江陵府(今湖北荆州),节度使高继冲接到急报,心惊胆战。

“快请!”

宋使入城,态度倨傲:“奉大宋皇帝陛下旨意!我军借道贵境,南下湖南平叛!请高节度使速备粮草,开放道路!不得有误!”

高继冲年仅二十,性情懦弱。面对数万宋军压境,他不敢拒绝,又恐引狼入室,犹豫不决。

“主公!宋军此来,名为借道,实为图我荆南!不可不防!” 老臣梁延嗣急谏。

“然……若不允,宋军强攻,如何抵挡?” 高继冲六神无主。

最终,他决定亲自带人,携带酒肉犒师,前往宋军大营探听虚实。

慕容延钊在襄州城外大营设宴款待高继冲,言辞恳切,重申借道之意。

高继冲见宋军军容整肃,慕容延钊态度“和善”,稍稍放心。

然而,就在高继冲于襄州饮酒之际!

枢密副使李处耘已亲率数千精锐骑兵,如同疾风般,昼夜兼程,直扑江陵!

江陵守军毫无防备!李处耘兵临城下,声称“奉旨入城劳军”!守将不敢阻拦,开城放行!

李处耘入城后,迅速控制府库、城门、要道!

“奉大宋皇帝旨意!荆南自此归附!高节度使已入朝受封!尔等速速放下兵器!违令者斩!” 李处耘厉声宣布!

荆南守军目瞪口呆,主将不在,群龙无首,只得乖乖缴械投降!

高继冲在襄州接到江陵失守的消息,如遭雷击!

“慕容将军!你……你……” 他指着慕容延钊,气得浑身发抖!

“高节度使息怒!” 慕容延钊依旧面带微笑,“此乃陛下旨意!荆南归附,乃顺应天命!陛下已封您为荆南节度使,移镇徐州!富贵尊荣,不减分毫!请即刻启程,入京谢恩吧!”

高继冲看着周围虎视眈眈的宋军,万念俱灰,只得俯首听命。

兵不血刃!荆南(南平)灭亡!

慕容延钊、李处耘随即挥师南下,直扑湖南!

此时,武平军(湖南)内乱已近尾声。周保权在部将杨师璠支持下,击败了张文表,收复潭州。

“宋军已灭荆南!大军压境!意欲何为?” 周保权惊惶失措。

“主公!宋军名为平叛,实欲吞并我湖南!不可不防!” 杨师璠急道。

周保权年轻气盛,不甘束手就擒,下令抵抗!

然而,宋军挟灭荆南之威,士气如虹!慕容延钊、李处耘分兵合击!

朗州(常德)一战!李处耘用兵如神,大破武平军主力!杨师璠战死!

周保权逃入深山,最终被俘。

湖南(武平)平定!

赵匡胤以“假道伐虢”之计,兵不血刃取荆南,速战速决平湖南!荆湖之地,尽入大宋版图!长江中游门户,彻底洞开!

荆湖既定,赵匡胤的目光越过秦岭,投向了天府之国——后蜀。

后蜀皇帝孟昶,在位三十年,奢靡享乐,国政荒废。其宠妃花蕊夫人艳绝天下,宠臣王昭远狂妄自大。蜀道天险,富甲一方,使孟昶产生了“据险自守,永享太平”的幻想。

“蜀主昏聩,宠信奸佞,民怨沸腾!此乃天赐良机!” 赵匡胤在枢密院会议上定策,“然蜀道艰难,易守难攻。需以雷霆之势,速战速决!”

“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刘光义!曹彬!”

“臣在!” 五员大将齐声应诺!

“命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崔彦进副之!率步骑三万,出凤州(陕西凤县),沿嘉陵江南下!”

“命刘光义为归州路副都部署!曹彬为都监!率步骑两万,出归州(湖北秭归),溯长江西进!”

“两路大军,会师成都!荡平后蜀!”

“诺!”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宋军两路并进,伐蜀之战打响!

北路:王全斌的狂飙突进

王全斌,悍勇善战,性如烈火。他率军出凤州,一路势如破竹!

后蜀守将韩保正、李进率军在兴州(陕西略阳)阻击。

“蜀军孱弱!不堪一击!随我冲!” 王全斌身先士卒,挥舞大刀,猛冲敌阵!

宋军士气高昂,如狼似虎!蜀军大败!韩保正、李进被俘!

王全斌乘胜追击,连克兴元(汉中)、三泉(宁强)!兵锋直指剑门关——蜀中第一险隘!

刘光义(后改名刘廷让)、曹彬(未来北宋第一名将)率军出归州,溯江而上。

后蜀在夔州(重庆奉节)锁江设防,横置铁索,架设浮桥,上置重炮(投石机),号称“铁锁横江,飞鸟难渡”!

“强攻损失太大!” 曹彬审时度势,“当出奇兵!”

他派水性极好的士兵,乘夜潜入江中,用巨斧砍断铁索!

“轰隆!” 铁索崩断!浮桥瓦解!

宋军战船顺流而下,猛攻蜀军水寨!

蜀军猝不及防,大败溃逃!夔州门户洞开!

刘光义、曹彬连克夔州、万州、开州!兵锋直指重庆!

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后蜀枢密使王昭远,自比诸葛亮,率军驻守于此。他手持铁如意,指点江山,夸下海口:“吾此行非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耳!”

王全斌兵临关下,见关隘险峻,强攻不易。

“可有小路?” 王全斌问降卒。

“有……有一条采药小径,名来苏……可绕至关后……”

王全斌大喜!命骁将史延德率精兵,攀悬崖,走鸟道,绕至剑门关后!

“杀——!”

史延德如神兵天降,从关后杀出!

王昭远正在关前“指挥若定”,闻听关后杀声震天,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快!快撤!” 他丢下铁如意,仓皇逃窜!

蜀军主帅一逃,军心大乱!宋军前后夹击,一举攻克剑门天险!

王昭远逃至汉源坡,被宋军追上,吓得瘫软在地,痛哭流涕:“吾……吾乃诸葛孔明再世……何至于此……” 束手就擒!

剑门失守,成都门户大开!

孟昶闻讯,面如死灰。宠臣花蕊夫人亦花容失色。

“陛下……降了吧……” 宰相李昊(曾为前蜀写降表,人称“世修降表李家”)劝道。

孟昶长叹一声,命李昊草拟降表。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正月,王全斌大军兵临成都城下。

孟昶白衣素服,出城请降。

立国三十三年的后蜀,宣告灭亡。

孟昶被押解北上汴梁。行至汴水,见岸边杨柳依依,想起蜀中宫苑,不禁悲从中来,作词一首: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词意凄婉,闻者动容。

赵匡胤在汴梁接见孟昶,封其为秦国公,赐第宅。

七日后,孟昶暴卒(死因成谜)。

其宠妃花蕊夫人被纳入后宫。赵匡胤问其蜀亡之故,花蕊夫人答诗一首: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此诗传遍汴梁,成为对后蜀君臣最辛辣的讽刺。

而孟昶宫中那只镶满七彩宝石、价值连城的“七宝溺器”(夜壶),则被赵匡胤当众砸碎,怒斥:“奢靡至此,焉能不亡!”

后蜀的速亡(仅六十六天),不仅因其君臣昏聩,更因宋军战略得当、将帅用命、士气高昂!天府之国的财富尽入宋室,为统一南方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巴蜀的硝烟尚未散尽,赵匡胤的利剑已指向岭南——南汉。

南汉主刘鋹,荒淫暴虐,宠信宦官(宫女亦需阉割方得进用),残害忠良,民不聊生。其国偏安一隅,自恃五岭天险,妄图苟安。

“刘鋹残暴不仁,天怒人怨!此獠不除,岭南永无宁日!” 赵匡胤在朝堂上痛斥,“潘美!尹崇珂!”

“臣在!” 大将潘美(北宋开国名将)、尹崇珂出列。

“命尔二人为贺州道行营正副都部署!率潭州、朗州等地兵马,南下讨伐南汉!拯岭南百姓于水火!”

“诺!”

开宝三年(公元970年)九月,潘美、尹崇珂挥师南下。

南汉并非毫无抵抗。其将潘崇彻率军驻守贺州(广西贺州),凭借险要地势阻击宋军。

“贺州险固,强攻不易。” 潘美观察地形后,决定智取。

他派兵佯攻,吸引守军注意。同时,命骁将率精兵,绕道崎岖小路,攀越悬崖峭壁,如猿猴般潜入贺州城后!

“杀——!”

奇兵突袭!城内大乱!

潘美乘机挥军猛攻!内外夹击!

贺州城破!潘崇彻败走!

宋军旗开得胜!

潘美乘胜追击,连克昭州(平乐)、桂州(桂林)、连州(连县)!兵锋直指南汉都城——兴王府(广州)!

刘鋹闻讯,惊恐万分!他一面调集重兵,以大将李承渥(虚构人物)为帅,在韶州(韶关)以北的莲花峰下布防,欲以“象阵”阻挡宋军!一面又心存侥幸,遣使向宋军求和,企图拖延时间。

“象阵?” 潘美闻报,冷笑一声,“雕虫小技!”

他命弓弩手列阵,以强弓硬弩,专射象眼!

“放箭!”

万箭齐发!巨象中箭,剧痛之下,发狂乱奔!反而冲垮了南汉军阵!

李承渥大败!宋军突破最后防线!

开宝四年(公元971年)二月,潘美大军兵临兴王府城下!

刘鋹走投无路,欲乘船出海逃亡!

“陛下!船……船都被宦官和卫兵偷走了!” 内侍哭丧着脸报告。

刘鋹绝望!只得素服出降!

立国五十五年的南汉,宣告灭亡。

暴君刘鋹被押至汴梁。赵匡胤斥其暴行,封为恩赦侯,禁锢于府邸。南汉的覆灭,为岭南带来了久违的安宁。

扫平荆湖、巴蜀、岭南后,江南最后的割据政权——南唐,已如瓮中之鳖。

南唐后主李煜,才华横溢,工于诗词,精于书画,却全然不通治国之道。面对大宋的兵锋,他心存侥幸,一味委曲求全,去国号,称“江南国主”,岁贡巨万,妄图以金钱和谦卑换取苟安。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赵匡胤在汴梁宫中,掷地有声!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赵匡胤以李煜“倔强不朝”为名,决意伐唐!

“曹彬!潘美!”

“臣在!”

“命曹彬为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潘美为都监!率水陆大军十万!出师江南!平定南唐!”

“另!命吴越王钱俶(已归附)率军助攻常州!断其东援!”

“诺!”

曹彬,以仁厚治军、不妄杀著称。他率军自荆南顺流而下,直抵池州(安徽贵池)。

南唐池州守将戈彦弃城而逃!

宋军兵不血刃,连克芜湖、当涂!兵锋直指金陵(南京)门户——采石矶!

“采石矶险要,需架浮桥渡江!” 曹彬下令。

宋军以巨舰载运竹筏绳索,在采石矶江面,一夜之间架起一座横跨长江的浮桥!

“天堑变通途!” 宋军欢呼!

十万大军,踏桥渡江!直逼金陵城下!

李煜闻讯,惊慌失措!一面命大将皇甫继勋率军守城,一面再次遣使求和,愿去帝号,称臣纳贡。

“天兵已至金陵城下!此时求和,晚矣!” 曹彬断然拒绝!

宋军将金陵城团团围困!

李煜困守孤城,依旧醉心诗词,与宫女宴饮,写下“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奢靡之词,却不知城外已是“几曾识干戈”的修罗场!

大将皇甫继勋消极怠战,被愤怒的士兵杀死!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冬,金陵被围近一年,粮尽援绝。

曹彬围而不攻,多次劝降,避免生灵涂炭。

“破城之日,慎勿杀戮!尤不可加害李煜一门!” 曹彬严令诸将。

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发起总攻!

金陵城破!

李煜走投无路,率群臣肉袒出降!

“江南国主李煜,率子弟及官属四十五人,肉袒出降于军门……” 史书冰冷地记载着这一刻。

立国三十九年的南唐,宣告灭亡。

李煜被押往汴梁。离开金陵时,回望故国,泪如雨下,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亡国之音,哀婉凄绝。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