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咸阳宫的青铜灯盏在晨光中投射出冷冽的光影,嬴政身着玄色龙袍,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锁定在天幕新展开的画卷上。三日前南明在东南亚的血腥扩张仍历历在目,此刻光幕上已转向北方的战场:“1679 年,清军在吴三桂的统领下南下,与南明军队在淮河沿线展开对峙。谁也未曾料到,这场对峙竟持续了整整六年。在此期间,得益于从东南亚掠夺的巨额财富,南明在淮河、秦岭前线的军队实力飞速膨胀,从 1679 年的 16 万人增至 1685 年的 35 万人,且装备愈发精良,士兵在重赏的激励下斗志昂扬,多次挫败清军的进攻。”

“以掠夺之财养兵,虽能逞强一时,终难长久!” 李斯拄着拐杖,上前几步,指着画面里南明士兵穿着崭新铠甲、手持精良火枪操练的场景,花白的胡须因激动而颤抖,“秦之锐士,靠的是耕战结合,自给自足,方能横扫六合。这南明靠搜刮南洋财富来扩充军备,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旦财源断绝,军队必溃!”

嬴政指尖轻轻敲击着身前的玉案,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的目光扫过画面中南明军队的新式火炮阵地 —— 一排排乌黑的炮口对准北岸,炮身上还刻着 “南洋贡银打造” 的字样。当看到有士兵因演练出色而当场获得白银赏赐时,始皇帝缓缓开口:“秦法重军功,赏赐皆由国库支出,取自百姓赋税,名正言顺。这南明用掠夺来的财富赏赐士兵,虽能激励士气,却难掩其不义之实。”

天幕的解说声响起:“1680 年,南明议政院通过决议,将东南亚贸易收入的七成用于军费。仅 1681 年一年,便从南洋运回白银五百万两、粮食二十万石。这些财富源源不断地投入淮河前线,使南明军队的装备得到极大改善,不仅仿制了西洋火枪,还组建了专门的炮兵部队,配备了从荷兰购入的新式火炮。”

刘彻在未央宫看着画面里南明军队用火炮轰击清军阵地的场景,眉头紧锁:“靠外物逞强,非长久之计。当年朕的汉军,靠的是严明的军纪、高昂的士气和精良的战术,方能横扫匈奴。这南明军队虽装备精良,却依赖掠夺之财,一旦财路断绝,军心必乱。”

卫青持剑侍立在旁,点头附和:“陛下所言极是。南明军队的优势在于装备和财富,而清军的优势在于骑兵和韧性。若清军能坚守不出,拖垮南明的财政,南明必败无疑。当年我朝与匈奴对峙,就是靠消耗战拖垮了匈奴。”

“消耗战?” 刘彻冷哼一声,指着画面里南明士兵在阵前分发酒肉的场景,“这南明财力雄厚,短期内怕是难以拖垮。你看他们的士兵,个个营养充足,斗志昂扬,反观清军阵地,士兵面黄肌瘦,装备简陋,此消彼长,清军怕是撑不了多久。”

两仪殿内,檀香袅袅,李世民正凝视着天幕上的画面,手指轻轻捻着一枚棋子,陷入沉思。画面中,南明军队正在淮河上架设浮桥,准备发动进攻,而清军则在北岸挖掘壕沟,加固防御工事。

“以逸待劳,乃兵家上策。” 长孙无忌站在一旁,看着画面里清军的防御部署,“清军占据北岸,地势有利,只需坚守不出,便可消耗南明军队的锐气和财力。当年朕与窦建德在虎牢关对峙,就是靠坚守拖垮了窦建德的军队。”

李世民点了点头,将手中的棋子轻轻落在棋盘上:“然也。南明军队虽强,但劳师远征,补给线漫长,不宜久战。清军若能坚守,必能找到破敌之机。只是,这南明财力雄厚,怕是不会轻易退兵。当年李密率领瓦岗军进攻洛阳,就是因为粮草充足,才敢长期围城。”

“李密最终不也失败了吗?” 长孙无忌道,“久战必疲,久围必乱。南明军队长期在外征战,士兵思乡心切,难免会出现军心涣散的情况。清军只需耐心等待,必能等到战机。”

宣和殿内,赵佶放下手中的画笔,目光落在天幕上南明与清军对峙的画面上。当看到南明军队的精良装备时,他不由得感叹:“这南明的军事实力,怕是已经超过了当年的我朝。若我朝有此等装备,何至于被金军所灭?”

蔡京在一旁躬身道:“陛下圣明。南明虽装备精良,但也有其弱点。他们的士兵多为流民和商人子弟,缺乏家国情怀,一旦战事不利,极易溃散。当年我朝的禁军,虽装备不如南明,但忠君爱国,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赵佶摇头,“忠君爱国固然重要,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难以抵挡。你看这南明军队,不仅装备精良,还有重赏激励,士兵的战斗力自然高昂。这清军怕是难以抵挡啊。”

乾清宫内,烛火摇曳,崇祯帝的目光死死盯着天幕上南明军队的场景,手指紧紧攥着拳头。“好…… 好啊……” 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激动,“朕当年若有这般财力和装备,何至于让清军入关,何至于落得煤山自缢的下场!”

王承恩跪在地上,低声道:“陛下,此乃南明之事,陛下不必过于伤怀。”

“伤怀?” 崇祯帝惨笑一声,指着画面里南明士兵使用的新式火枪,“这些武器,徐光启当年也曾向朕进言仿制,可朕却因国库空虚,未能成行。这南明靠掠夺南洋财富,竟能组建如此强大的军队,真是讽刺!”

养心殿内,西洋钟滴答作响,康熙端坐在御座上,看着天幕上的画面,神色平静。当看到南明军队多次击败清军时,他缓缓开口:“吴三桂无能,竟连这南明都挡不住。”

索额图在一旁道:“陛下息怒。南明军队虽强,但也只是暂时的。他们靠掠夺南洋财富维持军备,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只要我大清坚守淮河防线,同时派人联络准噶尔,南北夹击,必能击溃南明。”

康熙点头,“此言有理。传旨下去,令吴三桂务必坚守淮河防线,不得后退一步。同时,派使者前往准噶尔,许以重利,让其出兵南下,牵制南明。”

天幕上的画面继续流转,解说声响起:“1682 年,南明军队在李定国之子李嗣兴的统领下,对清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李嗣兴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先是佯装进攻清军左翼,吸引清军主力,然后亲率精锐部队猛攻清军右翼,一举突破清军防线,斩杀清军三万余人。”

“好战术!” 嬴政看着画面里李嗣兴指挥若定的场景,不由得赞叹道,“秦灭六国时,王翦、白起也常用此等战术。这李嗣兴颇有将才,若能为南明所用,必能大展宏图。”

李斯却摇头,“将才虽有,奈何国家不义。这南明靠掠夺致富,终究难成大事。当年项羽虽有盖世之才,却因残暴不仁,最终兵败垓下。这南明怕是也会重蹈覆辙。”

刘彻在未央宫看着画面里南明军队乘胜追击的场景,抚掌大笑:“痛快!痛快!这李嗣兴颇有当年霍去病之风,敢打敢拼,真是难得的将才。”

卫青点头,“陛下所言极是。李嗣兴的胜利,不仅重创了清军,更提振了南明军队的士气。若能乘胜追击,或许能一举击溃清军,收复江北。”

“然也。” 刘彻看着画面里清军狼狈逃窜的场景,“清军经此一败,士气大跌,防线动摇。南明若能再接再厉,必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画面,神色凝重。“骄兵必败。” 他指着画面里南明士兵在阵前狂欢的场景,“南明军队取得胜利后,不思进取,反而大肆庆祝,军纪涣散,这是兵家大忌。当年朕在浅水原击败薛仁杲后,并未放松警惕,而是乘胜追击,才最终平定陇右。”

长孙无忌点头,“陛下所言极是。清军虽败,但主力尚存,若能重整旗鼓,必能反击。南明军队若掉以轻心,恐会遭遇惨败。”

宣和殿内,赵佶看着画面里南明军队的胜利,脸上露出一丝欣慰。“还好…… 还好南明胜了。” 他对蔡京道,“若清军突破淮河防线,江南百姓又将陷入战火之中。”

蔡京在一旁道:“陛下圣明。南明的胜利,暂时保住了江南的安宁。只是,这胜利来得太容易,怕是会让南明君臣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不利于长远发展。”

赵佶点头,“此言有理。希望南明能吸取教训,戒骄戒躁,巩固胜利果实。”

乾清宫内,崇祯帝看着画面里南明军队的胜利,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胜利了…… 终于胜利了……” 他喃喃自语,“可这胜利,是用多少南洋土著的鲜血换来的啊。”

王承恩劝道:“陛下,战争总是残酷的。南明能取得胜利,保住江南,已是幸事。”

“幸事?” 崇祯帝惨笑,“用无数无辜百姓的生命换来的胜利,能算是幸事吗?这南明,与当年的清军又有何异?”

养心殿内,康熙看着天幕上清军大败的画面,脸色阴沉。“废物!一群废物!” 他怒声道,“吴三桂手握二十万大军,竟被南明打得如此狼狈,简直是丢尽了我大清的脸面!”

索额图跪在地上,连声道:“陛下息怒,是南明军队过于狡猾,吴三桂一时不慎才会战败。请陛下再给吴三桂一次机会,他定会重整旗鼓,报仇雪恨。”

康熙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传旨吴三桂,若再战败,提头来见!同时,令各地清军驰援淮河,务必守住防线。”

“奴才遵旨。” 索额图躬身领旨。

天幕上的画面继续流转,解说声响起:“1685 年,南明军队再次对清军发动进攻,在滁州大败清军,斩杀清军五万余人,收复了滁州、和州等地。此时,南明在淮河前线的军队已达 35 万人,装备精良,士气高昂,而清军则损失惨重,士气低落,淮河防线摇摇欲坠。”

“大势已去啊。” 李斯看着画面里清军节节败退的场景,感叹道,“秦灭六国,靠的是势如破竹的攻势。这南明如今兵强马壮,士气高昂,清军已难以抵挡。”

嬴政看着画面里南明军队在滁州城头插上明旗的场景,冷哼一声:“虽胜不武,但终究是胜了。当年秦灭六国,也并非都靠仁义之师。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皆然。”

刘彻在未央宫看着画面里南明军队欢庆胜利的场景,叹了口气:“这南明怕是真的要收复江北了。当年朕北伐匈奴,也是经过多次大战,才最终取得胜利。这南明能有今日,也算不易。”

卫青点头,“陛下所言极是。南明军队的胜利,离不开其雄厚的财力和精良的装备,更离不开将士们的奋勇杀敌。若能乘胜追击,或许能一举北伐成功,恢复中原。”

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画面,神色平静。“胜负乃兵家常事。” 他对长孙无忌道,“清军虽败,但根基未动,若能及时调整策略,或许还能挽回败局。当年朕在洛阳战败后,也是重整旗鼓,才最终平定天下。”

长孙无忌点头,“陛下所言极是。南明军队虽强,但也有其局限性。他们的士兵多为南方人,不适应北方气候,若北伐,恐会遭遇困难。”

宣和殿内,赵佶看着画面里南明军队收复滁州、和州的场景,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收复失地,乃民心所向。这南明能有此作为,也算不负江南百姓的期望。”

蔡京在一旁道:“陛下圣明。只是,北伐之路漫长而艰险,南明若想成功,怕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赵佶点头,“此言有理。但只要能迈出这一步,就是好的开始。”

乾清宫内,崇祯帝看着画面里南明军队的胜利,眼中流下两行泪水。“终于…… 终于开始收复失地了……” 他喃喃自语,“朕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王承恩在一旁道:“陛下,这都是南明将士用命换来的胜利,也是陛下在天之灵的保佑。”

崇祯帝摇头,“这与朕无关,是南明自己的努力。希望他们能一鼓作气,收复中原,重振大明雄风。”

养心殿内,康熙看着天幕上南明军队的胜利,神色凝重。“看来,我大清要面临一场硬仗了。” 他对索额图道,“传旨下去,令八旗子弟加紧操练,随时准备南下。同时,派人与南明议和,试探其底线。”

索额图躬身领旨,“陛下圣明。”

天幕上的画面渐渐淡去,解说声响起:“1685 年,南明在淮河前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清军防线岌岌可危。然而,北伐之路依然漫长,南明能否乘胜追击,收复中原,还是个未知数。而清军在遭受重创后,又会采取何种应对之策,也牵动着天下人的神经。”

嬴政看着天幕消失的方向,冷哼一声:“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刘彻在未央宫踱来踱去,神色凝重。“这南明若能保持锐气,北伐有望。”

李世民在两仪殿内,重新拿起棋子,陷入沉思。

赵佶在宣和殿内,放下画笔,目光投向北方,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崇祯帝在乾清宫内,闭上双眼,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康熙在养心殿内,目光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准备。

各朝宫殿内,帝王们心思各异,但都清楚,淮河前线的胜利,只是南明北伐之路的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等待着他们。

欲知南明能否北伐成功,且听下回分解。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