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下葬后的第一场雪,覆盖了整个灵溪镇。
林凡将母亲的玉佩用红绳系好,贴身佩戴。那丝微弱的能量波动,如同冬眠的种子,在他心口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暖意。
守孝的生活异常规律。每日清晨,他会在父亲坟前静坐半个时辰,不哭不诉,只是安静地陪伴。邻里们起初还担心这孩子太过压抑,但见他举止如常,也就渐渐放下心来。
只有林凡自己知道,这段守孝的时光,是他梳理自身、参悟世界的开始。
在【悟性】的加持下,父亲留下的那本药典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那些曾经需要死记硬背的药材特性,如今在他眼中呈现出更深层的规律。他注意到,凡是标注”灵气充裕”之地生长的药材,在书中的插图周围,都隐约有着与老槐树下相似的灵气流动轨迹。
“莫非这药典……并非凡物?”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再难平息。他开始有意识地将药典与母亲留下的诗笺对照参详。
“青岚雾隐仙人踪,丹霞云深锁玉宫。”
在反复吟诵中,他忽然心有所感。取来纸笔,凭着记忆将药典中所有与”灵气”相关的记载逐一摘录。当这些散落的记载被串联起来,竟隐隐指向一个特殊的行气法门——虽然残缺不全,却与寻常的医理截然不同。
最让他惊讶的是,当他按照这个法门调整呼吸时,识海中的星点会发出轻微的共鸣。特别是【悟性】星点,仿佛被注入了活力,流转的速度明显加快。
这一发现让他更加专注。除了必要的起居,他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对药典和诗笺的研究中。镇上的孩童偶尔会来邀他玩耍,都被他礼貌地回绝了。
“林家这孩子,怕是魔怔了。”有人叹息。
“失了依靠,总要找些寄托。”
外界的议论,林凡充耳不闻。在悟性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他对外界的感知也越发敏锐。那些同情、怜悯、甚至幸灾乐祸的情绪,如同水面的涟漪,清晰可辨。
守孝满百日那天,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中,他站在一片浩瀚的星空下,五色光华如瀑布般从九天垂落。一个模糊的身影在光华中若隐若现,声音跨越时空传来:
“道基未立,灵根未显,何以窥天?”
惊醒时,天尚未亮。林凡坐在床上,回味着梦中的话语。”道基”、”灵根”——这些词汇他曾在丹霞城听人提起过,据说是修仙之根本。
他下意识地抚摸胸前的玉佩。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玉佩似乎比平时更温暖了几分。
这个早晨,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去父亲坟前,而是先来到老槐树下。积雪尚未完全融化,树根处的青石阵法在雪水中显得格外清晰。
将手掌贴在阵法上,他第一次主动尝试引导其中的灵气。淡绿色的光点顺着指尖流入,在体内循环一周后,缓缓汇向识海。
就在这时,异变突生。
一直安静悬浮的界面突然波动起来。【幸运】的五颗星点光芒大盛,与【悟性】的星点交相辉映。在它们下方,一行新的字迹缓缓浮现:
【道基:未立】
【灵根:未觉醒】
林凡心中巨震。原来这界面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随着这行字迹的出现,他感觉到体内的灵气流动变得更加顺畅。那些原本只能模糊感知的绿色光点,此刻清晰如实质。更让他惊讶的是,在老槐树的根系深处,他感知到了一股沉睡的庞大能量,与母亲玉佩中的波动同源。
“难道这棵树……与娘有关?”
这个猜测让他对母亲的来历更加好奇。诗笺中提到的”北边”,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日上三竿时,镇上的王婶送来些吃食。见林凡站在槐树下出神,忍不住劝道:”小凡,别总闷在家里,出去走走也好。”
林凡谢过王婶,却没有离开的意思。
待王婶走后,他再次将心神沉入识海。在【悟性】的辅助下,他开始尝试理解新出现的【道基】和【灵根】的含义。
按照天工阁主和商队那些人的说法,灵根是修仙的资质,而道基似乎是修炼的基础。但具体要如何立下道基、觉醒灵根,却毫无头绪。
“若得灵根通天道……”他轻声念着母亲的诗句,忽然福至心灵。
取出父亲留下的笔记,翻到记录他周岁前后发生事件的那几页。在【幸运】第一次加点后不久,父亲就在山中找到了那株改变他们命运的血精参。
“灵气充裕之地……觉醒灵根……”
一个大胆的猜想在他心中形成:或许,觉醒灵根需要的不只是资质,还需要足够的灵气刺激。而他的系统,正是为此而生。
这个发现让他精神大振。剩下的守孝时光,忽然有了新的意义。
夜幕降临时,林凡在灯下铺开纸张,开始制定计划。母亲的诗笺、父亲的笔记、神秘的药典、槐树下的阵法、识海中的系统——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线索,正在慢慢织成一张大网。
而网的中心,指向一条他从未想过会踏上的道路。
窗外,残雪映月,寒枝凝霜。七岁的林凡第一次清晰地看见了自己的未来——那是一条布满迷雾,却充满无限可能的仙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