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从股市凯旋后,林枫的生活重心暂时回到了北京的办公室。

他依旧是那个勤恳谦逊的年轻干部,按时完成处里的各项任务,对老同志保持尊敬。

但接连的成功,让他身上多了一份内敛的自信,处理问题时也愈发显得游刃有余。

工作之余,他开始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圈子。

他深知,在体制内发展,光有政绩和领导赏识还不够,一个高质量、多维度的人脉网络,往往是关键时刻的助力,也是了解社会各层面动态的窗口。

借着回京汇报工作、参与一些跨部门协调会议的机会,他通过赵国庆等消息灵通的同事引荐,开始接触一些京城里非正式的沙龙和聚会。

这些沙龙多由一些思想活跃的青年学者、有追求的媒体人、以及一些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嗅觉灵敏的中小企业家组织,地点往往选在胡同深处闹中取静的茶馆,或大学周边新开的、带着点文艺气息的咖啡馆。

这天晚上,林枫应约来到后海附近的一家小茶馆。

门脸不起眼,推开厚重的棉布门帘,里面却是别有洞天。

昏黄的灯光,老式的桌椅,空气中飘着普洱茶的陈香和淡淡的书香。

七八个人围坐一桌,正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引荐他的赵国庆低声介绍:“在座的有《财经前沿》的记者韩潇,北大光华的青年讲师秦教授,还有个搞系统集成的海归老板,叫罗伯特李,其他几个也都是各个圈子里的能人。”

林枫低调地找了个靠边的位置坐下,要了杯清茶,安静地聆听。

他们讨论的正是眼下最热门的“互联网经济”和“新千年展望”。

韩潇记者言辞犀利,对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模仿现象大加批判。

秦教授则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泡沫风险。

罗伯特李则更关心实际应用和技术落地。

讨论一度陷入各执一词的境地。

这时,有人提到了最近颇受关注的阿里和腾讯,以及背后若隐若现的“国资身影”。

“这种投资,运气成分太大,难以复制。”有人评价道。

“关键是看不懂其长期价值所在,尤其是那个聊天软件。”另有人附和。

一直沉默的林枫,轻轻放下茶杯,声音不大却清晰地插入讨论:“或许,我们不应该仅仅用现有的商业模型去套用这些新生事物。阿里连接的是‘物’(商品),腾讯连接的是‘人’。连接本身,在信息时代可能就会衍生出全新的价值。当连接达到一定规模,其网络效应本身,就是最深的护城河。”

他顿了顿,在众人投来的目光中,继续平和地说道:“至于国资的角色,在当前阶段,可能更像是一种‘战略卡位’和‘风险分担’,为真正的创新提供一点试错的土壤和时间窗口。”

他没有炫耀自己正是背后的推动者,只是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更具框架性的视角。

这番话,一下子将讨论从具体的公司优劣,提升到了信息时代价值创造的本质层面。

现场安静了片刻。

《财经前沿》的韩潇记者首先眼睛一亮,追问道:“这位朋友的观点很新颖!‘连接的价值’,‘网络效应’,说得太好了!您是做哪方面的?”

林枫谦和地笑了笑:“我在机关工作,平时接触一些经济研究,只是业余爱好,随便说说。”

那位海归罗伯特李也若有所思:“林先生说得对,我们在国外也看到,用户规模和粘性确实是互联网公司估值的核心。看来国内也有明白人。”

北大的秦教授则扶了扶眼镜,饶有兴趣地看着林枫:“这位小友的见解,很有启发性。不知道你对未来几年国内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的路径有什么看法?”

接下来的讨论,林枫没有再主导,但他偶尔几句点到即止的评论,或是一个关键问题的抛出,总能引导话题走向更深的层次。

他既能在宏观趋势上与学者对话,也能在技术细节上与海归交流,还能在媒体传播的层面上给韩潇一些启发。

他表现得不像一个急于表现的年轻人,更像一个沉稳的倾听者和思考者。

他尊重每一个人的观点,不轻易否定,但总能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丰富和深化讨论。

沙龙结束后,韩潇主动和林枫交换了联系方式,表示希望以后能多请教。

罗伯特李也递上了名片,邀请他有空去他公司坐坐。

秦教授则和他约了下次再找时间聊聊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走出茶馆,夜风微凉,后海的水面倒映着岸边的灯火。

赵国庆用力拍了拍林枫的肩膀,由衷地说:“枫子,行啊!深藏不露!我看那韩大记者看你的眼神都放光,还有那个海归老板,明显是想拉你入伙啊!”

林枫笑了笑,未置可否。他知道,人脉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利结交,而是在思想碰撞中自然形成的相互吸引和认同。

今晚,他成功地在这个颇具影响力的圈子里,留下了“有思想、有见地、背景不凡”的初步印象。

这只是一个开始。

通过这些沙龙,他不仅能拓展人脉,更能敏锐地捕捉到学术界、媒体界和产业界的最新思潮和动向,反过来滋养他在体制内的政策研究和战略思考。

这条隐形的线,正与他明面上的事业线交织在一起,共同编织着他越来越广阔的天地。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