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巧思院”的牌子,很快就挂在了初芽苑旁边一座更大、更独立的院落门口。内务府的效率前所未有的高,各种林凡清单上要求的材料、工具,甚至几名手脚麻利、识文断字(虽然学的都是《男德》之类)的年轻男性学徒,都被调配了过来。
表面上,林凡这个新任“林院判”风光无限,连芙蓉嬷嬷见了他,都从之前的复杂态度变成了带着几分谄媚的恭敬,称呼也从“林凡”变成了“林院判大人”。
但林凡内心却丝毫轻松不起来。
女王的警告言犹在耳,暗处的杀机并未解除。更重要的是,星陨之丘那个颠覆性的发现,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也像一盏迷雾中的灯塔,吸引着他去探索,却又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在确保了新成立的巧思院基本运作,并将一些基础性的、诸如改良织机、优化水车模型等“安全”项目分配给学徒们去摸索后,林凡将自己关进了属于院判的、配备了基本安保法阵的独立工作室兼书房。
他需要整理思绪,需要尝试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
他首先做的,是尽可能严谨地重复和验证星陨之丘的观测。
他设计制作了精度更高的单摆计时器,用不同材料、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自由落体实验(在普通环境下)。结果证实,在艾斯蒂姆大陆的常规环境中,自由落体定律大体是成立的!重物确实比轻物下落得快(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值虽然与他记忆中的地球标准值有细微差异,但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这让他稍稍松了口气——至少大部分物理规律还是通用的,这个世界并非完全癫狂。
那么,星陨之丘的异常,就是局部现象,是特定天象和特定地点耦合下的“规则漏洞”或者“规则弱化区”?
他开始在羊皮纸上奋笔疾书,试图用自己掌握的地球物理框架来构建模型,解释这种现象:
假设一:质量扭曲时空? (想到广义相对论)但那个“低重力区”范围似乎不大,而且随着天象结束而恢复,不像是大质量天体造成的持续扭曲。
假设二:某种未知能量场干扰? 像是强磁场会影响带电粒子,是否存在某种“反重力场”或“斥力场”在特定条件下被激发?这种能量的来源是地脉?还是双月重叠引动的某种宇宙射线?
假设三:空间本身的性质发生变化? 在那个区域,空间尺度被拉伸了?或者时间的流逝速度变了?(他无法精确测量时间流速,只能凭感觉,感觉上似乎没什么不同)。
每一个假设都似乎有点道理,但又都缺乏关键证据和支持。他感觉自己像一个试图用牛顿力学去解释量子隧穿效应的小学生,知识储备严重不足。
而更大的困扰,来自于这个世界的“魔法”。
为了验证一些想法,他有时会请琉璃过来帮忙。比如,他想测试不同材料在那种“低重力”环境下(无法重现,只能模拟)的强度变化,需要极其精密的、恒定大小的力来拉伸材料样本。
琉璃听完他的要求,眨了眨紫眸,没有去设计复杂的杠杆和砝码系统,而是直接伸出手指,点在样本的一端,一股微弱但极其稳定、方向恒定的“推力”便作用在了样本上——这是她对风元素精细操控的体现。
“这样可以吗?力度需要调整吗?”琉璃轻松地问。
林凡看着那稳定到令人发指的“魔法力”,再想想自己如果要达到同样效果需要设计的复杂机械结构,内心是崩溃的。
这还不算完。有一次,他试图研究那种疑似辣椒的植物为何能产生如此强烈的灼烧感(怀疑是 Capsaicin 类似物),需要分离提纯其有效成分。他设计了一套复杂的萃取、分馏装置,忙得满头大汗。
琉璃好奇地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然后拿起一颗干辣椒,闭上眼睛,双手虚捧。淡淡的元素光芒在她掌心流转,几分钟后,一小撮极其细腻、颜色鲜红、散发着惊人刺激性气味的粉末出现在她手中。
“我用元素剥离法,把里面最‘活跃’、最‘火热’的那部分物质精华提取出来了,”琉璃将粉末递给目瞪口呆的林凡,“你看看是不是你要的东西?”
林凡看着手中这撮纯度远超他简陋化学方法的“辣椒素精华”,再看着一脸“这很简单呀”表情的琉璃,感觉自己辛辛苦苦搭建的科学大厦,正在被名为“魔法”的泥石流冲击得摇摇欲坠。
魔法,似乎能够以一种“俺觉得这样也行”的、近乎唯心的方式,直接干预物质和能量的状态,甚至……局部地覆盖或修改物理规则!
他的“反常识”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方面,宏观的、普遍的物理规律似乎依然存在(比如杠杆省力,比如大部分时候的重力)。
另一方面,局部的、特定的规则异常(如星陨之丘)和魔法的存在,又明确告诉他,这个世界允许“例外”。
那么,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是科学为骨,魔法为皮?还是说,科学只是这个世界的“一般情况”,而魔法和规则异常,是另一种更深层规则的体现?
他感觉自己站在一个巨大的迷宫入口,手裡只有一张残缺不全、还可能是错误的地图(地球科学),而迷宫里充满了不按常理出牌的机关(魔法)和随时可能塌陷的路段(规则异常)。
“不行,不能再用地球的框架生搬硬套了。”林凡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放下了手中的炭笔,“我必须重新开始,从观察和记录这个世界的现象开始,归纳总结属于艾斯蒂姆大陆自己的‘规律’。”
他开辟了新的笔记,标题为《艾斯蒂姆现象观察与悖论记录》。
在第一页,他写下了:
悖论一:重力异常。 现象:特定时间地点,重力显著减弱,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关系异常。推测与天象及地脉有关。需进一步观测验证。
悖论二:魔法干涉。 现象:通过精神力和元素操控,可直接产生力、改变物质状态、甚至似乎能短暂定义局部规则。其原理未知,与已知物理规律存在冲突,但本身似乎存在某种内在的“消耗”与“秩序”(如魔力枯竭、法术反噬)。
悖论三:社会结构相反。 (他忍不住加上了这一条)现象:性别角色、社会分工、审美标准与地球普遍认知几乎完全相反。此现象与物理规则是否存在关联?待考。
记录这些悖论,并没有让他立刻找到答案,反而让他更加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复杂与神秘。但这也让他从一味试图用地球科学解释一切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开始以更开放、更谦卑的心态去观察和学习。
或许,科学与魔法,并非水火不容。或许,它们只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和理解这个复杂世界的两种语言。
而他要做的,就是学会双语交流,甚至……尝试充当那个翻译者。
就在这时,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院判大人,”门外传来一名学徒恭敬的声音,“内务府派人送来消息,二公主殿下询问,关于‘辣椒’与‘提神液’的规模化生产方案,以及……关于之前提及的,可能用于军中的其他‘巧思’,何时能够见到初步成效?”
林凡从纷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看着桌上那本刚刚开启的《悖论记录》,又看了看窗外。
理论研究很重要,但活下去、站稳脚跟,同样重要。是时候,将一些相对成熟、不那么“悖论”的“巧思”,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了。
他的异世界生存与发展,进入了理论与实务并行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