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渊”基地,地下第七层,绝对物理隔离信息分析中心。
这里是与外界彻底断联后,基地所能保留的最后一片“净土”。厚重的铅合金大门紧闭,独立的能源和空气循环系统维持着这里的运转。空气中弥漫着设备散热和臭氧的味道,以及一种更深沉的、属于极限压力下的压抑寂静。
苏瑾双眼布满血丝,原本梳理整齐的头发有些凌乱地散落在额前。她面前的巨大光屏上,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滚动着海量的数据、残缺的影像记录、以及经过超级计算机破译的、源自“凌霄”空间站和“幽隐山系”节点获取的蚀骸生物信息片段的逆向工程报告。
在她身旁,是刚刚经历过紧急抢救、依旧昏迷不醒、躺在维持舱内的林皓辰。他脸色苍白,胸口缠绕着厚重的生物凝胶绷带,微弱的呼吸在寂静的实验室里几乎微不可闻。林雪坐在哥哥的维持舱旁,握着他冰凉的手,脸色同样苍白,眼中除了担忧,更带着一种试图理解这无尽灾难根源的迫切。
雷震站在门口,如同守护着最后希望的磐石,他身上的作战服沾满血污和尘土,记录着不久前那场惨烈防御战的痕迹。他的目光不时扫过光屏上那些令人不安的图像和数据,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我们必须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苏瑾的声音沙哑却坚定,打破了沉默,“‘它们早已降临’……林雪之前的警告,以及‘编织者’展现出的、远超我们理解的力量和……目的性,都表明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物种入侵。不了解它们的本质,我们连战败的原因都无从知晓。”
她的指尖在控制台上划过,调出了一份被标记为“绝密-起源猜想”的加密文件。
“根据现有所有信息的拼凑、推演,尤其是对‘育母之心’生物组织和‘编织者’能量特征的深度分析,结合宇宙社会学和文明演进模型,我们得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假说。”苏瑾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雷震和林雪。
第一部分:沉默的宇宙与“熵寂”的恐惧
“传统理论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多种生命形式,文明会沿着不同的科技树发展。”苏瑾调出了一幅宇宙星图,上面标注着人类已知和推测的可能存在文明的区域,大多是一片沉寂的黑暗。“但我们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宇宙的寿命,以及文明对终极归宿‘热寂’(熵增到极致,万物归于绝对寂静和冰冷)的本能恐惧。”
她放大了星图中的一个模糊区域,那里被标记为推测中的古老星系团残骸。
“我们的模型推测,在极其久远的过去,远在人类甚至地球生命出现之前,宇宙中可能存在过一些发展到了极致、触及宇宙底层物理规则的超维文明。它们或许掌握了创造与毁灭星辰的力量,能够跨越星河,但它们最终面临了一个所有智慧生命都无法逃避的终极问题:如何对抗宇宙不可避免的、走向彻底死寂(熵增极限)的命运?”
“对于这些几乎‘全知全能’的文明而言,自身的消亡或许可以接受,但整个宇宙最终归于毫无意义、毫无活力的绝对虚无,是它们逻辑核心无法容忍的‘错误’。”苏瑾的声音带着一种阐述宇宙级悲剧的沉重,“它们认为,常规的生命形态、基于物质和能量有序化的文明,其存在本身就在加速宇宙的熵增进程,是通往终极死寂的‘帮凶’。”
第二部分:“净化者”的诞生 – 蚀骸的本质
“于是,一种极端的‘解决方案’被提出并执行了。”苏瑾切换了画面,展示出蚀骸生物组织的微观结构,那是一种非碳基、非硅基,仿佛由纯粹能量和某种“信息实体”构成的诡异形态。
“这些古老的文明,或许是以自身为蓝本,或许是利用了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宇宙基准规则,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存在形式’——一种以‘信息’为本体,能够直接同化、吸收、‘消化’其他有序体系(包括物质、能量、乃至文明本身)来维持自身存在,并以此逆转局部熵增的……‘终极生命’或‘宇宙机制’。”
她指向那些蠕动的、散发着幽光的蚀骸组织:“这就是蚀骸。它们并非自然进化产物,它们是某个或某些古老文明,为了对抗宇宙热寂而创造的、行走的‘净化程序’!它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和最高逻辑,就是寻找、识别、并同化(吞噬)宇宙中所有‘不够高效’、‘加速熵增’的有序体系,将其转化为维持自身低熵状态、甚至可能试图逆转宇宙熵增的‘燃料’和‘素材’!”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雷震的额头渗出冷汗,林雪捂住了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
“所以……它们攻击我们,不是因为仇恨,也不是为了资源,”雷震的声音干涩,“而是因为……在我们的宇宙观里,我们人类文明的存在本身,对它们而言,就是一种……‘需要被清理的错误’?”
“更准确地说,是‘需要被优化的低效有序体’。”苏瑾沉重地点头,“在它们的逻辑里,碳基生命形式脆弱、寿命短暂、能量利用效率低下、情感复杂且产生大量不可控变量(比如我们的艺术、哲学、无目的的探索),这些在它们看来,都是‘低效’和‘加速宇宙混乱(熵增)’的表现。它们将我们视为宇宙躯干上需要被切除的‘病灶’,或者……可以回收利用的‘零件’。”
第三部分:筛选与“降临日”协议
“这也解释了它们的行为模式。”苏瑾调出了蚀骸入侵的历史数据,“它们并非盲目毁灭。最初的蚀骸先遣单位袭击‘昆仑镜’空间站,更像是一次‘筛选’——寻找基因潜力强大、能够承受它们‘共生单元’(即星骸骑士系统原型)的宿主。它们试图将优秀的个体‘优化’成它们的一部分,成为更高效的执行单位,比如……冥渊,以及后来的裂魄。”
“而它们在地球潜伏,建立‘幽隐山系’节点,改造‘凌霄’空间站,其核心目的,也并非单纯为了制造士兵。”苏瑾放大了“虚空低语”标记的能量频谱,“它们在构建一个庞大的、覆盖全球的……‘同化力场发生器’或‘信息转换矩阵’。它们的目标,是将整个地球生物圈,包括人类文明数千年积累的知识、文化、科技乃至数十亿人类的生命信息和意识本身,都作为养料,进行一次彻底的‘格式化’和‘吸收’,用以壮大它们自身,并为执行更宏大的、可能涉及逆转宇宙熵增的‘降临日’协议做准备!”
“它们要的不仅是毁灭地球,它们要的是将我们存在过的一切痕迹,都转化为它们对抗宇宙终极冰冷的……一块垫脚石。”苏瑾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就是‘它们早已降临’的部分真相——它们的‘信息触角’(虚空低语)早已渗透,它们在观察、在分析、在等待时机,将我们的星球变成一个巨大的、为它们终极目的服务的……生物质与信息反应堆!”
第四部分:绝望中的微光 – 异常与可能性
画面最终定格在“编织者”林惊澜最后那未下杀手、转身离去的瞬间。苏瑾将这一帧影像反复播放、放大,分析着每一个细节。
“但是……这里存在‘异常’。”苏瑾的眼神重新凝聚起科学家的锐利,“根据蚀骸的绝对逻辑,‘破晓’(林皓辰)作为最强大的‘干扰源’和‘瑕疵品’,应该被最高优先级清除。但‘编织者’没有这么做。他留手了。”
她调出了林皓辰与“编织者”战斗的最后数据,尤其是那瞬间的能量性质转变。
“这不符合蚀骸纯粹基于效率和逻辑的行为模式。这中间,存在一个……‘情感变量’或者‘逻辑漏洞’。”
她的目光转向昏迷的林皓辰,又看向林雪。
“林雪女士,你之前能够感应到蚀骸,甚至最后能干扰‘编织者’。林皓辰先生能够以情感驱动力量,甚至在‘编织者’绝对理性的攻击下,引发了他那片刻的异常。这或许说明……”
苏瑾的声音带着一种在无尽黑暗中摸索到一丝线索的激动:
“或许,我们人类文明所拥有的、被蚀骸视为‘低效’和‘错误’的特质——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爱恨,我们的记忆,我们面对绝境时迸发出的不理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我们追求意义而非纯粹效率的本能——这些,恰恰是蚀骸这种基于绝对理性、以对抗熵增为唯一目标的‘净化程序’,所无法完全理解、无法彻底同化,甚至可能是……克制它们的关键!”
这个结论,如同在绝对黑暗中划亮的一根火柴,微弱,却瞬间照亮了实验室中三人眼中几乎熄灭的光芒。
蚀骸是宇宙尺度的灾难,是古老文明对抗终极虚无的疯狂造物。它们的力量碾压性的强大,它们的目的冷酷而绝对。
但人类,并非毫无价值,等待被清理的垃圾。
人类所珍视的、被视为弱点的一切,或许,正是刺向这冰冷深渊的……唯一利刃。
只是,这利刃该如何锻造?这微弱的希望之火,能否在“编织者”和他所代表的、即将到来的“降临日”彻底吞噬一切之前,燃成燎原之势?
答案,依旧隐藏在未来的迷雾与血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