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杨厂长在车间里的那番动员,如同在滚烫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在整个红星轧钢厂,尤其是在青年工人群体中,炸开了锅。“直接晋升工级”这六个字,像是有魔力一般,点燃了无数双眼睛里的渴望与野心。食堂里、宿舍中、车间休息的间隙,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着即将到来的青年技工大赛。

叶青清晰地感受到了身边氛围的变化。以往下班后,工友们多是相约去澡堂泡一泡,或者三五成群在厂区里遛弯闲聊。而现在,许多人吃完饭就匆匆钻回了车间,或是找个安静的角落捧着技术手册啃读。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竞争硝烟。

他没有过多参与这些讨论,而是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备赛之中。目标已经明确——钳工组第一名,晋升五级钳工!这是他为自己设定的第一个必须达成的短期目标,是他在这个时代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步。

时间变得前所未有的宝贵。他将一天二十四小时切割成了几个固定的模块:

清晨,天光未亮。 四合院里还是一片寂静,只有偶尔的虫鸣。叶青已经在小院里练习八极拳。这不是为了应付可能的冲突,而是他发现,系统赋予的八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极大地提升他对身体肌肉的精细控制力、协调性以及专注度。一招一式,劲力贯通,呼吸绵长,将一夜沉睡的身体彻底唤醒,精神也随之清明。这为他接下来高强度的技术练习,奠定了最好的身体基础。

【宿主练习八极拳,协调性与爆发力提升,获得八极拳经验值+2】

【八极拳?熟练:32/500】

上午,车间工作时间。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完成分配的生产任务。每一个零件,无论简单复杂,他都将其视为大赛的实操练习。他刻意地挑战更高的精度,尝试更优化的加工步骤,记录下每一个刀具的磨损情况、每一次测量的微小误差。张师傅看在眼里,偶尔会不动声色地走过来,指点一两句关键的要领,或者提醒他注意某个容易忽略的细节。叶青都虚心记下,并在下一次实践中刻意改进。

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 他快速吃完饭,便躲进车间的工具室或者图书馆的角落,摊开《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工艺学》等书籍,反复研读,将理论知识与他白天的实操一一印证。系统面板上,【钳工技能】和【机械设计】的经验值,都在以缓慢但坚定的速度增长着。

下班后,直到深夜。 这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备赛特训”时间。他拥有杨厂长特批的图书馆借阅证和车间练习许可(以备战名义申请)。他像一块被挤干了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一切所能接触到的知识养分。

图书馆里关于钳工技术的书籍几乎被他翻了个遍。他不仅看,还用笔记本详细记录下关键的操作要领、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甚至自己出题,模拟大赛可能出现的理论考题。

车间里,当其他工友陆续离开,机器的轰鸣声渐渐平息,只剩下值班老师傅和少数几个同样在备战的青年工人时,叶青的工作台前,灯光总是亮到最晚。他反复练习着锉削平面的光洁度、钻孔的位置精度、攻丝的同轴度……汗水常常浸透了他的工装,额头上也沾满了金属碎屑,但他眼神里的光芒却越来越亮。

然而,通往高技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几天后,叶青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手工研磨高精度V形铁。

这是钳工基本功里一项要求极高、极其考验手上功夫和耐心的活。要求将两块铸铁的V形槽通过手工相互研磨,达到极高的平面度、直线度和配合精度,通常用于精密检测和定位。叶青按照书本上的步骤,涂上研磨膏,一遍遍地推拉、旋转,感受着两块金属之间那细微的摩擦与变化。

可是,无论他如何调整力度、变换轨迹,研磨出的V形面总是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不是中间微微凸起,就是两端稍有塌陷,用刀口尺检测时,总能透过微弱的光隙。他尝试了十几次,手臂因为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而酸麻胀痛,精神也因为反复的失败而有些焦躁,但进度却停滞不前。

【宿主进行高精度手工研磨,遇到技术瓶颈,经验值获取效率降低。】

系统的提示音冷静地指出了一个事实。叶青放下手中的V形铁,看着那依旧不够完美的结合面,眉头紧锁。他知道自己肯定是在某个关键环节的理解或操作上出了问题,但问题到底在哪里?是推力的不均匀?是轨迹的不规则?还是对研磨剂颗粒度与压力匹配的判断有误?

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而手上的“感觉”需要千锤百炼才能获得。他感觉自己仿佛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能看到后面的光亮,却怎么也捅不破。

“不能这样盲目练下去。”叶青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走到水龙头前,用冷水冲了把脸,试图驱散脑中的疲惫和烦躁。回到工作台前,他没有立刻继续研磨,而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放刚才的动作细节,同时回忆着张师傅偶尔提及的、关于研磨需要“心静、气匀、力透”的只言片语,以及书本上那些抽象的原理描述。

就在他心神完全沉浸其中,反复推演,试图抓住那一闪而逝的灵感时——

【叮!检测到宿主对特定技能(精密研磨)陷入深度思考与求索状态,符合条件,触发“瓶颈突破”功能!】

一个与往常不同的、带着些许玄奥意味的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

叶青精神一振,立刻集中意念。刹那间,他感觉自己的意识仿佛被抽离,进入了一个纯白色的思维空间。在他面前,虚拟的光影构成了那两块需要研磨的V形铁,旁边还有动态的数据流在滚动,显示着力学分析、摩擦系数、材料形变等参数。

而最奇妙的,是他仿佛“附身”在了一位技艺臻至化境的老师傅手上。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双手在研磨时,每一块肌肉是如何协同发力的,那推力并非来自手臂,而是源于腰胯,通过肩、肘、腕,如同波浪般层层传递,最终均匀、平稳地作用在工件上;他能“看到”那研磨的轨迹并非简单的直线往复,而是带着一种极其微妙的、顺应金属自身应力变化的“活”的路径;他甚至能“听到”研磨过程中,那极其细微的摩擦声所代表的接触状态的变化……

这是一种超越了语言和文字传授的、直达本源的体验!所有的技巧、所有的“手感”,都在这一刻变得清晰无比,如同醍醐灌顶!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是一瞬,叶青猛地睁开眼睛。他看向工作台上的V形铁和研磨剂,眼神已经完全不同。之前困扰他的那些模糊不清的要点,此刻如同被擦去了迷雾的镜片,变得清晰透彻。

他重新拿起V形铁,涂抹研磨膏。这一次,他的动作不再带有之前的迟疑和僵硬,变得沉稳、流畅而充满了一种独特的韵律。他的呼吸与动作同步,精神高度集中,却又异常放松。他不再刻意去“控制”力量,而是去“引导”力量,去“感受”两块金属在研磨中逐渐贴合、趋于完美的那个过程。

推拉,旋转,检测,再推拉……

动作周而复始,却每一次都有微妙的调整。

时间悄然流逝。当叶青再次用刀口尺检测那研磨好的V形面时,只见尺刃与光洁如镜的金属表面紧密贴合,再也看不到一丝光隙!完美!

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成就感涌上心头。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难题的攻克,更是一次心境的锤炼和对技艺本质的深刻领悟。

【宿主成功突破“精密研磨”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发力与轨迹控制技巧,钳工技能经验值+20!】

【钳工技能?精通:625/1000】

巨大的经验值奖励,昭示着这次突破的意义非凡。

带着这份突破的喜悦和崭新的感悟,叶青接下来的练习变得更加顺畅。他举一反三,将这种对“力”与“感”的掌控,应用到锉削、刮削等其他高精度手工作业中,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他的技能熟练度,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攀升。

夜深了,车间里只剩下他一个人。明亮的灯光下,只有他操作工具时发出的、富有节奏的声响。他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投射在冰冷的墙壁上,显得孤独,却又无比坚定。

他知道,这条奋斗之路注定孤独,需要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但每当攻克一个难题,每当看到技能经验条向前推进一格,每当感受到自己实实在在的进步,那种充盈于心的满足感和力量感,便是对这一切辛苦最好的回报。

他将那对研磨好的、完美契合的V形铁小心地放在工作台最显眼的位置。这不仅是一件练习作品,更是他突破自我、战胜困难的见证。

窗外,月上中天,清辉遍洒。

叶青收拾好工具,拖着疲惫却充满兴奋的身体,踏着月光走向四合院。他的眼神明亮,步伐沉稳。

大赛前夕的疯狂备赛,仍在继续。而他的状态,已然调整至最佳。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