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林振华办公室的门被无声地合上。

厚重的实木隔绝了外面所有的喧哗与骚动。

林振华没有开主灯,只留了一盏桌角的台灯。昏黄的光线将他投在墙上的影子拉得很长,分割了整个房间。

他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后坐下,金属椅腿划过地面发出短暂的摩擦声。

“坐。”

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林默依言坐下,身体保持着笔直的姿态。

沉默在空气中蔓延。

林振华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陈旧的、边缘已经磨损的皮质笔记本,轻轻放在桌面上。

“量子收缩。”

他开口,打破了寂静。

“这个词,你是从哪里听到的。”

这不是一个问句。

林默没有回答,他的视线落在那本笔记上。

“你的爷爷,林擎,是华夏上一代最顶尖的‘工业听诊’大师。”

林振华的手指抚过笔记本的封面,动作很轻。

“这个理论,是他晚年提出的一个猜想。一个耗尽他最后心血,却到死都无法证实,甚至被整个学界斥为‘民科’的疯话。”

林振华抬起头,光线在他的镜片上反射,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我曾经也不信。”

“我认为那是无法被量化,无法被复现的玄学。”

“为了证明他是错的,我离开了家,投身最严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我想用数据,用公式,用所有人都看得懂的东西,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他停顿了一下,身体微微前倾。

“我没想到,我最看不起的所谓‘天赋’,会出现在我侄子身上。”

“你,竟然真的触碰到了他当年的理论核心。”

林默终于开口。

“所以,你早就认出我了。”

林振华的身体靠回椅背。

“从你在会议室里说出那三个故障点开始。”

“但那不重要。”

他的态度重新变得强硬。

“我依然坚持我的原则。天赋不能作为工程结论的依据。我需要证据,一个可以被仪器捕捉,可以被数据量化,可以被所有人重复验证的证据。”

“给我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否则,你今天看到的一切,听见的一切,都将到此为止。”

林默的脑海中,闪过一本同样陈旧的笔记。那是爷爷留给他,被他翻阅了无数遍的遗物。

上面有一页,画着奇怪的波形图,旁边标注着几个字。

“次声波共鸣。”

林默站起身。

“我需要一间实验室,还有一名助手,最好是精通高精度传感与数据分析的。”

林振’华看着他,片刻之后,按下了桌上的内部通话器。

“让苏晴影博士过来。”

十分钟后,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女人敲门走了进来。她叫苏晴影,三十岁不到就拿到了双料博士学位,是项目组里最年轻的数据专家。

“林总师。”

“苏博士,从现在起,你全力协助林默。”

林振华的指令简短清晰。

“他需要的一切资源,你来协调。他的所有理论,你负责用数据去验证,或者推翻。”

苏晴影看向林默,她的表情里混合着好奇与审视。

“明白。”

深夜的材料分析实验室灯火通明。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滚动着深海龙宫对接环的各项设计参数。

“你的想法太大胆了。”

苏晴影推了推眼镜,她面前的电脑上,是刚刚建立的模拟模型。

“用次声波去‘呼唤’一个宏观物体,诱导它产生微观层面的结构变化。这听起来不像是科学,更像是某种祈祷。”

林默没有理会她的评价。

他正在一张白板上飞速地书写着。

“不,这是共鸣。”

他头也不回地说。

“任何物体都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对接环在模拟深海环境下的那个独一无二的‘呼吸频率’。”

“然后,用同频率的次声波,放大它的‘呼吸’。”

“如果‘量子收缩’真的存在,那么在这种共鸣状态下,它会被迫从无法观测的微观层面,放大到可观测的宏观层面。”

苏晴影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一行行代码与公式在屏幕上生成。

“理论上,需要的能量极高,而且频率的精度要求是小数点后九位。现有设备根本无法达到。”

“设备可以改造。”

林默放下笔,转身看着她。

“我来确定频率,你来让仪器实现它。”

苏晴影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她看着林默笃定的样子,沉默了。

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一种无法用逻辑解释的说服力。

通宵达旦。

当第一缕晨光照进实验室时,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被放在了桌上。

方案被提交上去,再次在专家组内部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荒谬!”

王建国将方案报告拍在会议桌上。

“用声波去‘呼唤’合金?这是二十一世纪的工程项目,不是神话故事!”

“我反对!这是在浪费宝贵的测试时间与资源!”

一名老专家附和道。

会议室里,反对声此起彼伏。

林振华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坐着。

项目总指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拿起那份方案,一页一页看得极其仔细。

他抬起头,环视全场。

“王总工,我只问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林默,那道两毫米的疲劳裂纹,我们什么时候能发现?”

王建国的脸涨红了,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总指挥将方案放回桌面。

“我同意。”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

“批准这次‘疯狂’的实验。”

巨大的合金舱室内,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对接环依旧悬挂在中央。

不同的是,它的周围多了六台造型奇特的次声波发生器,以及一台被固定在精密轨道上的高精度激光干涉仪。

所有人都被隔绝在厚重的防护玻璃之外的监控室里。

林默是唯一一个站在控制台前的人。

他戴着降噪耳机,所有的操作指令都通过他面前的屏幕下达。

实验开始。

模拟舱内开始降温,加压。

屏幕上的数字飞速跳动,很快就到达了模拟万米深海的恐怖数值。

林默的手放在了次声波发生器的频率调节旋钮上。

他闭上了眼睛。

整个世界的声音都消失了。

只有那个巨大的银白色圆环,在他的感知中,发出一阵阵微弱的、濒临崩溃的律动。

他的手指开始在控制台上移动,不是依靠视觉,而是全然凭借那种玄妙的听觉。

他的动作精准而稳定,像一个正在指挥交响乐团的指挥家。

监控室内,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苏晴影紧紧盯着激光干涉仪的数据流,无数毫无意义的噪点在屏幕上闪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频率同步了!”

林默在内部通讯频道里说了一句。

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奇迹发生了。

苏晴影面前的屏幕上,杂乱无章的数据流突然出现了一个极其规律的周期性波动。

“有变化了!”

她失声喊道。

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那块屏幕上。

一条清晰的、代表着尺寸变化的曲线,从噪点中顽强地浮现出来。

“收缩了!对接环的直径出现了周期性收缩!”

“数据是多少?”

总指挥的声音带着颤抖。

苏晴影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调出了具体的数值。

“峰值,负六点三纳米。”

六点三纳米。

一个比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还要小的尺度。

但它真实存在,并且被仪器清晰地捕捉到了。

整个监控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

下一秒,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爆发出来。

王建国呆呆地看着屏幕上的那条曲线,身体在不受控制地颤抖。

老专家们激动地冲向控制台,将林默团团围住。他们的表情里,是敬佩,是狂热,是见到神迹般的震撼。

林默不仅解决了工程难题,他证实了一个全新的物理现象。

就在庆祝的声浪达到顶峰时,林振华手腕上的特殊通讯器突然发出一下轻微的振动。

他看了一眼屏幕上弹出的绝密情报。

一瞬间,他脸上的血色褪得干干净净。

他猛地拨开人群,一把抓住林默的手臂。

他的手冰冷,力气大得惊人。

“快走!”

林振华的声音压得极低,急切万分。

“‘风翼科技’的背后势力已经盯上你了!”

“他们不是冲着技术来的,是冲着‘听诊’的传承来的!”

“他们的目标,是杀人夺技!”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