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红星生产队的伙食越来越好,社员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吃饱了,穿暖了,大家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但李潇却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队里的孩子们,除了每天疯跑打闹,就是跟着大人下地干些零活,没有一个上学的。

大一点的,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

这个年代,文盲率高是普遍现象。

尤其是在这种偏远的山村,读书识字,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遥远而奢侈的事情。

但知识,才是改变命运最根本的力量。

光是吃饱肚子,只能改变一代人。

只有读书识字,才能改变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村子的未来。

他想到了林晚秋。

这个清冷的女孩,出身于书香门第,是队里所有知青里文化水平最高的。

但自从下乡以来,她除了每天沉默地完成队里分配的农活,就总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很少与人交流。

李潇能感觉到,她的内心,是孤独而苦闷的。

她就像一块被尘土掩埋的美玉,需要一个机会,才能重新绽放光华。

这天晚上,李潇找到了林晚秋。

知青点的院子里,林晚秋正坐在石磨上,借着微弱的月光,看一本已经翻得卷了边的旧书。

“还在看书?”

李潇走过去,在她身边坐下。

林晚秋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淡淡地“嗯”了一声,又把目光投向了书本。

“我想请你帮个忙。”

李潇开门见山。

林晚秋有些意外,她合上书,看着他:“什么忙?我可不会做饭。”

“我想请你当老师。”

李潇说。

“老师?”

林晚秋愣住了。

“对。”

李潇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道:“我想在队里办一个识字班,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想来想去,只有你最合适。”

林晚秋沉默了。

她没想到李潇会提出这样的请求。

“为什么是我?”

她轻声问。

“因为你和他们不一样。”

李潇说:“你心里有墨水,有光。这些东西,不应该只藏在书本里,或者锁在自己的世界里。”

“它们应该被分享出去,去照亮更多的人。”

李潇的话,像一把钥匙,准确地插进了林晚秋紧锁的心门。

她从小在大学校园里长大,父母都是受人尊敬的教授。

她也曾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像父母一样,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

可命运弄人,一场变故,让她从天之骄女,变成了被下放到乡下改造的“问题青年”。

她的梦想,也随之破碎。

她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默默无闻地消耗掉所有青春和才华。

可现在,李潇却告诉她,她可以当老师,她可以去发光。

“我……”

林晚秋的鼻子发酸,眼眶有些发热:“我能行吗?我没有教过人。”

“你肯定行。”

李潇的语气充满了鼓励:“你只需要把你懂的东西,教给那些不懂的孩子们,就够了。”

“哪怕只教会他们写自己的名字,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林晚秋看着李潇,他的眼睛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和真诚。

她现在明白了,这个男人不光想让大家吃饱,他还想让大家活得更有尊严。

她心中的那点冰冷和疏离,在这一刻,开始松动。

她轻轻地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你。”

第二天,李潇就去找了张建军,把办识字班的想法一说。

张建军一听,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这是大好事啊!我早就想让娃儿们学点字了,可之前队里穷,请不起老师。”

张建军激动地说:“现在有老师了,就用队部那间空屋子当教室,桌子板凳我来想办法!”

“以后林知青每天下午就不用下地了,专门教娃儿们读书!”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红星生产队的第一间“学校”,就这么开张了。

教室很简陋,就是一间土坯房。

黑板是用木板刷了黑漆做的,粉笔是李潇用美食点在系统商城里换的配方,自己用石灰和黏土做出来的。

课桌,就是几条长板凳。

但当林晚秋第一次站在这简陋的“讲台”上时,她的心里,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动和神圣感。

下面坐着十几个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才五六岁。

他们一个个都睁着好奇的大眼睛,看着这个漂亮的城里女老师。

林晚秋深吸一口气,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三个字:

“天,地,人。”

她的声音,不再是以前那种清冷,而是变得温柔而有力量。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第一课,就是这三个字。”

“天,就是我们头顶的天空。地,就是我们脚下的大地。而人,就是我们自己……”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

在李潇的建议下,林晚秋的教学方式非常灵活。

她不光教孩子们认字,还教他们唱儿歌,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讲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讲书本里的英雄故事。

她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孩子们都爱上了这个温柔又博学的林老师。

他们不再漫山遍野地疯跑,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去教室里上课。

林晚秋也变了。

她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那种发自内心的、灿烂的笑容。

她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的“冰山美人”,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乡村女教师。

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找到了久违的快乐。

每天晚上,李潇做完饭,都会去教室外面,静静地听一会儿林晚秋讲课。

看着她在灯下神采飞扬的样子,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李潇的心里,也感到一种由衷的满足。

他和她,一个用美食温暖着大家的胃,一个用知识滋润着大家的心。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这个贫瘠的村庄。

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在这默契的合作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那种感觉,超越了简单的盟友,更像是一种并肩作战的战友,一种心有灵犀的知己。

这天晚上,林晚秋下课后,看到李潇在门口等她。

“给你的。”

李潇递给她一个热乎乎的红薯。

“谢谢。”

林晚秋接过,红薯的温度,暖着她的手,也暖着她的心。

两人并肩走在回知青点的路上,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孩子们都很喜欢你。”

李潇说。

“我也很喜欢他们。”

林晚秋笑了笑:“谢谢你,李潇。你让我找到了比吃饱肚子更重要的东西。”

“我们是盟友,不是吗?”

李潇也笑了。

林晚秋看着他的侧脸,月光下,他的轮廓显得格外柔和。

她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或许,被“投资”的,不只是他,还有自己。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