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1993年10月的津海,秋意已经浸到骨头里。向阳派出所审讯室的铁窗关得严实,冷风还是从缝隙里钻进来,裹着桌上那杯凉透的茶水,在杯壁凝出一层水珠。杨长生攥着张虎的审讯笔录,指腹反复蹭过“孙主任”三个字——这是虎哥昨晚熬到后半夜才吐出来的名字,南开区经贸委的副主任孙博文,据说虎哥的废品站能占着开发区的地,全靠这位孙主任“打招呼”。

“杨副所,孙主任那边刚才来电话了,问‘张虎的案子怎么还没结’,话里话外都在催。”民警小李端着刚泡的热茶进来,杯底的茶叶还在打转,“我听王所的意思,是想让咱们‘快点走程序’,别揪着后面的人不放。”

杨长生接过茶杯,指尖传来的暖意没抵过心里的凉。他想起三天前抓虎哥时,那间废弃工厂里搜出的账本——每页都记着“孝敬孙主任”的条目,少则五千,多则两万,最近一笔是上个月的三万,备注是“废品站续租”。这么实的证据,王所却让“快点走程序”,明摆着是怕得罪孙博文。

“我去见王所。”杨长生把笔录折好塞进兜里,起身时警服的衣摆扫过椅子,带起一阵冷风。他知道,孙博文在区里待了十年,从办事员爬到副主任,跟区委副书记是老战友,王所忌惮他也正常。可虎哥团伙敲诈了开发区十几家小商户,还有三家被逼得关了门,要是就这么放过背后的保护伞,他这副所长的位子,坐得也太窝囊了。

王所的办公室里,烟味比往常更重。老所长正对着一份《南开区经贸委关于开发区企业扶持的通知》皱眉,看见杨长生进来,把烟蒂摁在满是烟痕的烟灰缸里:“长生,张虎的案子,差不多就结了吧。孙主任那边催得紧,区里也有人来问,说‘别影响开发区招商引资’。”

“王所,虎哥的账本里记着给孙博文送了近二十万,还有废品站的违规用地手续,都是孙主任批的。”杨长生把笔录放在桌上,声音压得低却掷地有声,“要是就这么放了孙博文,开发区的商户怎么看我们?以后谁还信派出所能护着他们?”

王所叹了口气,从抽屉里翻出个皱巴巴的信封,里面是张照片——孙博文和区委副书记在酒桌上碰杯,背景是开发区的奠基仪式。“你以为我想放?孙主任跟李副书记是党校同学,上次王志强的案子,李副书记就觉得咱们‘动静太大’,这次要是再揪着孙博文,咱们所明年的经费都得受影响。”

杨长生盯着照片里孙博文的笑脸,心里像堵了块浸了水的棉絮。他想起幸福里的周建国说“杨同志,我们就信你”,想起苏婉昨晚还跟他说“不管官多大,别丢了初心”,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笔录,纸边都被捏得发毛。

“我再想想办法。”杨长生没接王所递来的台阶,转身往门外走。刚到走廊,传呼机就“滴滴”响了,是苏婉发来的:“公司开业仪式定在后天上午,地址在开发区科技路,别忘了来剪彩。”

看着传呼机上的文字,杨长生心里的硬茬软了些。苏婉的电子公司筹备了三个月,从找商铺到装修,都是她一个人扛着,开业这么大的事,他这个“朋友”怎么也得撑场子。他回了条“一定到”,又给老郑发了条传呼——老郑在市局纪检组有人,说不定能问问孙博文的底。

老郑的回复来得快:“孙博文去年帮他侄子弄了个‘开发区重点扶持企业’的名头,实际是搞走私建材的,市局经侦队早就盯着了,就是没找到实据。你要是能从张虎这儿突破,正好帮经侦队搭个桥。”

杨长生眼睛一亮。走私建材比收保护费严重多了,要是能把这事捅到经侦队,就算孙博文有李副书记护着,也得栽。他赶紧往审讯室走,心里已经盘算好——再审张虎,就从废品站的建材来源问起,说不定能揪出孙博文走私的证据。

审讯室里,张虎耷拉着脑袋,脸上的淤青还没消。见杨长生进来,他身子明显抖了一下:“杨副所,该说的我都说了,孙主任就收了我点好处,没别的事了。”

“没别的事?”杨长生把账本扔在他面前,“你废品站里堆的那些钢筋、水泥,都是从哪儿来的?上个月开发区丢了三车建材,是不是你偷的?”

张虎的眼神慌了,手指绞着衣角:“那……那是孙主任帮我联系的‘便宜货’,我也不知道是偷的。”

“便宜货?”杨长生冷笑一声,“我问过开发区的建材商,你进的钢筋比市场价低三成,还没有正规发票,不是走私是什么?孙博文是不是让你帮他销赃?”

张虎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杨长生知道,他心里的防线快破了,再加点劲就能拿下。他放缓语气:“张虎,你要是能把孙博文走私建材的事说清楚,我可以帮你申请从轻处理。你才三十多岁,总不能在牢里待一辈子吧?”

这句话戳中了张虎的软肋。他抬起头,眼里满是挣扎:“我说……孙主任让他侄子孙明开了家‘明达建材’,专门从粤州走私劣质钢筋,再通过我的废品站转卖给开发区的小工地。上个月丢的那三车,是孙明没跟工地打招呼就拉走的,让我帮忙藏几天……”

杨长生赶紧让小李记录,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有了张虎的口供,再找到“明达建材”的走私证据,孙博文就跑不了了。他刚要追问孙明的落脚点,传呼机又响了,是苏婉发来的:“我爸妈明天到津海,想跟你见个面,晚上一起吃个饭?”

杨长生心里一紧。见家长这事儿,他还没准备好——他现在只是个副所长,工资刚够养活自己,苏婉家是做生意的,她爸妈会不会看不上他?可转念一想,苏婉都敢把他介绍给父母,他要是缩着,也太没担当了。他回了条“没问题,地方你定”,又跟小李交代“看好张虎,别让他串供”,才往苏婉的公司赶。

苏婉的公司在开发区科技路的一栋二层小楼里,门楣上已经挂好了“粤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牌子,工人正在门口挂彩带。苏婉穿着米白色的西装套裙,头发梳得整齐,正跟装修队的师傅对账,看见杨长生,脸上立刻绽开笑:“你怎么来了?不是要审张虎吗?”

“审得差不多了,过来看看你这边。”杨长生走到她身边,看着门上的牌子,“粤津电子,把粤州和津海都带上了,有心了。”

“那当然,以后我就在津海扎根了,总得有点念想。”苏婉递给她一份开业流程,“明天上午十点剪彩,我爸妈十点半到,你跟他们好好聊聊,别紧张。”

杨长生接过流程,指尖有点发烫:“我知道,就是怕叔叔阿姨觉得我工作不稳定。”

“他们不是那种人。”苏婉拍了拍他的胳膊,“我爸常说,男人只要有责任心、肯做事,比什么都强。你帮幸福里的居民讨补偿款,抓张虎,这些事我都跟他们说了,他们对你印象挺好的。”

杨长生心里暖烘烘的,刚想再说点什么,就看见一辆黑色的奔驰停在门口,车窗降下,露出林晚晴的脸:“苏总,恭喜开业啊!这位是杨副所吧?真巧,又见面了。”

杨长生没想到会在这儿遇到林晚晴,赶紧打招呼:“林小姐,你怎么来了?”

“我爸让我来开发区看看招商引资的情况,正好路过这儿。”林晚晴推开车门下来,身上的红色连衣裙衬得她皮肤很白,“孙博文的事,你是不是遇到麻烦了?我听我爸说,李副书记在帮孙博文说话。”

杨长生心里一惊——林晚晴竟然知道孙博文的事,还主动提出来,看来是想帮忙。他看了眼苏婉,见她点头,才开口:“孙博文涉嫌走私建材,虎哥已经招了,可李副书记那边压着,怕不好推进。”

“李副书记跟孙博文是表面好,实际上因为开发区的项目闹过矛盾。”林晚晴笑了笑,从包里掏出个笔记本,“我帮你打听了,孙明的‘明达建材’在郊区有个仓库,专门放走私的钢筋,今晚孙明会去那边对账,你可以让经侦队去堵人。”

杨长生赶紧把地址记下来,心里感激得很:“谢谢林小姐,这次真是麻烦你了。”

“客气什么,都是为了津海的治安。”林晚晴看了眼手表,“我还有事,先走了,明天苏总开业,我会过来捧场。”

林晚晴走后,苏婉笑着说:“林小姐人不错,还挺热心的。”

“是啊,多亏了她。”杨长生把笔记本揣好,“我得赶紧给经侦队打电话,让他们今晚就行动。”

苏婉点了点头:“去吧,别耽误了正事。晚上吃饭,我让餐厅留个包厢,咱们慢慢聊。”

杨长生往经侦队赶的路上,心里像揣了团火。孙博文的案子要是能成,不仅能给开发区的商户讨个说法,还能在区里立住脚——毕竟,敢动孙博文这种有背景的人,以后没人敢轻易小瞧他这个副所长。

经侦队的张队长听完杨长生的汇报,当即拍板:“今晚就行动!我带二十个人,去郊区仓库堵孙明,你那边盯着张虎,别让他变卦。”

晚上七点多,杨长生在派出所食堂随便吃了点饭,就去了审讯室。张虎还算老实,又补充了几个孙明走私的细节,包括每次交易的时间和接头人。杨长生刚把笔录整理好,传呼机就响了,是张队长发来的:“孙明抓到了,仓库里搜出三十多吨走私钢筋,人赃并获!”

杨长生心里一块石头彻底落地,赶紧给老郑发了条传呼报喜,又给苏婉打了个电话,说“事情成了,晚上吃饭没问题”。挂了电话,他看着审讯室窗外的夜色,忽然觉得这秋夜也没那么冷了——有苏婉的支持,林晚晴的帮忙,还有老郑、张队长这些战友,再难的坎好像都能过去。

晚上八点,杨长生准时到了苏婉订的餐厅包厢。苏婉的父母已经到了,苏父穿着灰色中山装,头发梳得整齐,看起来很稳重;苏母穿件碎花衬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看见杨长生,苏母赶紧站起来:“你就是长生吧?快坐,婉婉常跟我们提起你。”

“叔叔阿姨好,我是杨长生。”杨长生有点紧张,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坐吧,别拘谨。”苏父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听说你在部队立过功,转业后又破了不少案子,是个能干的年轻人。”

“都是应该做的,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杨长生坐下,接过苏母递来的茶水,“叔叔阿姨这次来津海,打算待多久?要是有空,我带你们去逛逛津海的景点。”

“待一周左右,主要是看看婉婉的公司,顺便跟老朋友聚聚。”苏母笑着说,“婉婉这孩子,从小就好强,在粤州开公司已经够累了,还要来津海开分公司,以后有你照顾她,我们也放心。”

杨长生心里一热,刚想说话,苏婉就红着脸打断:“妈,你说什么呢!我跟长生就是朋友。”

苏父笑了笑,没再逗女儿,转而跟杨长生聊起了粤州的生意:“现在电子产品不好做,竞争太激烈,婉婉在津海开分公司,你要是有时间,多帮她留意留意市场,别让她被人骗了。”

“我会的,叔叔。”杨长生点头,心里暗暗记下——苏婉的公司刚开业,肯定会遇到不少麻烦,他得多上心,不能让她受委屈。

这顿饭吃得很热闹,苏母拉着杨长生问了不少他家里的事,从他小时候在冀北农村的生活,到他在部队的经历,听得很认真。苏父则跟他聊官场的事,还提醒他“在基层做事,既要讲原则,也要懂变通,别太愣”。杨长生都一一记在心里,觉得这顿饭不仅是见家长,更像是上了一堂课——苏父的话,比王所的提醒更实在,也更贴心。

吃完饭,杨长生送苏婉和她父母回招待所。苏母拉着杨长生的手,悄悄塞给他一个红包:“这是阿姨的一点心意,你拿着,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杨长生赶紧推辞:“阿姨,这我不能要,您的心意我领了。”

“让你拿着你就拿着,这是我们粤州的规矩,第一次见朋友要给‘见面礼’。”苏母把红包塞进他兜里,“以后你跟婉婉好好的,我们就放心了。”

杨长生没办法,只好收下红包,心里却很感动。他知道,苏母这是认可他了,不然不会这么贴心。

送完苏婉一家,杨长生骑着自行车往派出所赶。路上,他掏出红包看了看,里面是两千块钱——对他来说,这不仅是钱,更是苏家人的信任。他把红包小心地放进钱包,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对苏婉,不让她和她的家人失望。

刚到派出所门口,就看见一辆军用吉普车停在院子里,车牌是“冀B·00XXX”——这是冀北军区的车。杨长生心里纳闷,派出所怎么会来军用吉普?他刚要进去,就看见一个穿军装的女人从车里下来,肩章是少校军衔,身材高挑,脸上带着股英气。

“你是向阳派出所的杨长生副所长?”女人开口,声音清脆,“我是冀北军区保卫处的沈若曦,有件事想跟你了解一下。”

杨长生心里一惊——冀北军区的人怎么会找他?他赶紧敬礼:“沈少校,您好,我是杨长生。请问有什么事?”

“我们接到举报,张虎的团伙涉嫌向边境走私军火,跟你正在办的案子有关。”沈若曦递给他一份文件,“这是我们掌握的线索,张虎的废品站里,藏着一批从缅甸走私来的制式手枪,应该是准备卖给津海的黑恶势力。”

杨长生看着文件上的照片,心里咯噔一下——他抓虎哥的时候,只搜出了刀具和少量毒品,没想到还有军火!这要是流到市面上,后果不堪设想。

“沈少校,张虎现在还在审讯室,我现在就去审他!”杨长生心里的睡意瞬间没了,转身就往审讯室跑。

沈若曦跟在他后面:“我跟你一起去,军区这边会配合你们,一定要把军火找出来。”

审讯室里,张虎听见“军火”两个字,脸瞬间白了:“我……我没走私军火,那是孙博文让我帮他藏的,他说‘就是点零件’,我真不知道是手枪。”

“孙博文让你藏在哪儿了?”杨长生追问,手心都攥出了汗。

“在废品站后面的地窖里,有个铁箱子,钥匙在孙博文那儿。”张虎的声音发颤,“我真不知道是军火,要是知道,借我十个胆子我也不敢藏啊!”

杨长生赶紧给张队长打电话,让他带人去废品站搜地窖,又跟沈若曦说:“沈少校,孙博文现在应该还不知道孙明被抓,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去他家找钥匙。”

沈若曦点头:“我跟你一起去,军区派了五个人,已经在外面等着了。”

杨长生和沈若曦带着人往孙博文家赶的时候,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军火案比走私建材严重多了,要是孙博文真的走私军火,不仅他自己要完蛋,李副书记也得受牵连。而且,这案子涉及军方,处理不好,还会影响军地关系。

孙博文家住在南开区的“学府花园”,就是张宏达送王志强的那个小区。杨长生他们到的时候,孙博文家还亮着灯,窗帘拉得严实。沈若曦示意大家隐蔽,自己和杨长生绕到后门,准备翻墙进去。

“里面有两个人,在客厅看电视。”沈若曦贴着墙,声音压得很低,“我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你去书房找钥匙。”

杨长生点头,看着沈若曦从包里掏出个烟雾弹,拉开保险扔到前门。“砰”的一声,烟雾散开,屋里的人果然慌了,跑出来查看情况。杨长生趁机翻进后院,撬开书房的窗户,跳了进去。

书房里很整洁,书架上摆满了各种荣誉证书,书桌的抽屉锁得严实。杨长生用铁丝撬开抽屉,里面果然有个铁盒子,打开一看,除了钥匙,还有一本账本——上面记着孙博文跟境外军火商的交易记录,最近一笔是上个月,买了二十把手枪,准备卖给津海的黑势力。

“找到钥匙了!”杨长生把账本和钥匙揣好,刚要往外走,就听见客厅传来打斗声。他赶紧跑过去,看见沈若曦正跟两个男人扭打在一起,其中一个正是孙博文。

“住手!”杨长生大喝一声,冲上去一拳打在孙博文的肚子上。孙博文疼得弯腰,沈若曦趁机把另一个男人按在地上,戴上手铐。

“杨长生,你敢闯我家!”孙博文捂着肚子,眼神里满是怨毒,“我跟李副书记是兄弟,你等着,我不会放过你的!”

“孙博文,你涉嫌走私建材、走私军火,证据确凿,你等着坐牢吧!”杨长生拿出手铐,把孙博文铐住,“带走!”

把孙博文押上警车,杨长生才松了口气。沈若曦走过来,擦了擦脸上的汗:“没想到孙博文这么狡猾,还藏了两个人看家。”

“多亏了沈少校,不然今天不一定能顺利拿到证据。”杨长生看着手里的账本,“这案子涉及境外军火商,以后可能还需要军方的配合。”

“没问题,军区已经成立了专项小组,专门对接军火案。”沈若曦笑了笑,“以后要是有需要,随时联系我。”

杨长生把自己的传呼机号码告诉沈若曦,心里忽然觉得,这次军火案虽然危险,却也不是没收获——不仅揪出了孙博文这个大毒瘤,还认识了沈若曦,跟军方搭上了线。以后在津海办案,有警方、军方还有林晚晴的支持,他的路肯定会好走很多。

回到派出所,张队长已经带着人回来了,手里拿着个铁箱子,里面果然是二十把手枪。“杨副所,这次你立了大功!军火案要是破了,市局肯定会给你记功的!”

“都是大家的功劳。”杨长生笑着说,心里却在想——孙博文的案子结了,李副书记肯定会记恨他,以后在区里的日子,怕是不会太平。可他不后悔,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只要是对的事,他就会一直做下去。

凌晨一点多,杨长生终于忙完,躺在宿舍的床上,却没什么睡意。他想起苏婉父母温和的笑脸,想起林晚晴递给他的笔记本,想起沈若曦跟人打斗时的果断,心里忽然觉得很踏实——在津海这座城市,他不再是孤身一人,有苏婉的温暖,有林晚晴的帮助,有沈若曦的支持,还有老郑、张队长这些战友,不管以后遇到多大的风雨,他都有信心扛过去。

他掏出传呼机,给苏婉发了条消息:“孙博文抓到了,军火也找到了,一切顺利。明天开业,我一定准时到。”

没过多久,苏婉的回复来了:“太好了!你别太累了,早点休息。明天我给你准备了惊喜。”

杨长生看着传呼机上的文字,忍不住笑了。他知道,苏婉的惊喜肯定是为他准备的,或许是件新衬衫,或许是他爱吃的点心。不管是什么,他都很期待——因为那是苏婉的心意,是他在这座城市里,最温暖的牵挂。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晨曦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桌上的警帽上。杨长生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他的路还很长,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他不会退缩。他会带着苏婉的温暖,林晚晴的帮助,沈若曦的支持,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不辜负身上的警服,不辜负心里的初心,更不辜负那些信任他、支持他的人。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