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小时候,我们常会问: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其实,这样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世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的心有多大,那么这个世界就有多大。若是我们喜欢用狭隘的心去审视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很小;若是我们用博大的心去审视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很大。由此可见,若是我们希望能拥有一片广袤无垠的天地,那么首先得拥有一颗博大的心。否则,我们看到的,永远都只是不美好。
在生活中,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容易犯苛求别人的毛病。虽然很容易原谅自己的错误,却对别人的无心之过不依不饶。因为自己遇到了不公平的事,受了伤害,就反过来去伤害别人。于是降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和那些自己鄙夷痛恨的人去做比较,用那些自己曾经不屑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从而日渐远离了最初的善良。
有人曾形象地比喻,人们肩上挑着用来装过失的两个箩筐,前面的箩筐装着别人的过失,后面的箩筐装着自己的过失。于是,一旦与自己相处的人有了过失,人们往往能够迅速发现。当自己有了过失,由于不轻易回头,过失就在自己的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即使偶尔转过头看一下,也是视而不见,或者是轻而易举地原谅了自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面对很多事情,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完美。也许正因为存在着这种思想与观念,当自己有了过失后便会自我安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认为偶尔犯一次错是很正常的事,然后就会把自己的过失抛诸脑后,不去想犯下的过失需不需要弥补、怎样才能弥补。而当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时,内心便久久不能平静,总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成见,因此对别人耿耿于怀。其实,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有错要改,不犯同样的错。错了就错了,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非常委屈,因为在墨子的许多门生之中,耕柱被公认是最优秀的,但他却常遭到墨子的批评,这让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门生中,我竟是如此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
墨子听后反问道:“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之见,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
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
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是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教导与匡正。”
听了墨子这番话,耕柱立刻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从此再也不以遭受批评为耻,而是更加发奋努力,终于成为墨子的继承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墨子之所以不断责骂和鞭策耕柱,是看到了他的能力和才华,最终能放心地委以重任。
年少轻狂时,我们可能犯很多愚蠢的错误。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反省自己,并且不断改正错误,一步一步地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真正不卑不亢地坦然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
如果你把身边的人都看作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身边的人都当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正所谓“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是非黑白的界限并不是那么绝对清晰的,很多事情,要看自己从哪个角度去看,怎么去理解。总之,人活着,内心的平静、舒坦、快乐最重要,即便你可以戴着面具来伪装自己,蒙骗所有的人,但你却永远无法欺骗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真正开心,只有你自己心里最清楚。如果你内心不快乐,那么一切的强悍之举,都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拥抱这个世界。所以,当你遇到形形色色的不公正待遇无能为力时,切忌和他们“兵戎”相见,最好的做法是宽容他们,不要让这些负面情绪持续影响你的心境。学会适时地提醒自己:“他的计较是因为他的心只装得下眼前,而我的心应该装得下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样想来,你的内心就少了许多怨恨,多了许多宽恕,而你所拥有的世界就会越来越宽广。
若干年后,当我们回望走过的路,你会发现,很多当初让我们觉得天都快要塌了的困难,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多曾经让人感觉窒息的指责,现在却只觉得可笑;很多当时令人痛苦万分的事,现在也都云淡风轻了。不都过去了吗?再痛苦、再不幸也只是一个过程,把眼睛看得远一些,把心灵放大一些,不要让那些不快停留在我们眼前和心中。
有句禅语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不要对眼前的一些事过于执着和计较,那会把我们的心变小了。心小了,怎能装得下大千世界呢?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在参禅的过程中,佛印很老实厚道,苏东坡却鬼灵多怪,老占他的便宜。
有一天,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一起坐禅。一会儿工夫,苏东坡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像什么?”佛印看了看,频频点头称赞:“嗯!你像一尊高贵的佛。”苏东坡暗自窃喜。佛印也反问道:“那你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说:“我看你简直像一堆牛粪。”佛印微微一笑,没有搭理他。
回到家中,苏东坡得意地告诉他的妹妹:“今天佛印被我好好地修理了一番。”当苏小妹听了事情原委后,反而笑了出来。苏东坡好奇地问道:“有什么好笑的?”“人家佛印和尚心中只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看人如粪。其实输的是你呀!”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
每个人所看见的外在世界,无非是心灵的一种折射。佛印和苏东坡之所以看到不同的对方,只因为心中的境界不同。你所看见的,必定是你心中所有的。心灵怎样,表现出来的状态就会怎样。
有时,我们会抱怨世界不够大,舞台也不够大,无法容纳我们去好好施展才华。其实,世界和舞台的大小都取决于我们的心,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做到心胸宽广、眼界高远,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什么样的心态产生什么样的命运,心态决定命运。只有拥有开阔的心胸、开放的视野,我们才能抓住更多的机会。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总抓着生活中一些小事不放手,将心情停留在悲伤的情绪里;也没有必要因为周围人的质疑而不敢心存高远。我们应该让自己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用开阔的心胸容人容事,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境界。这种品质对每个人都十分重要,为人处世需要这种精神品质。我们一定要记住,宽容别人吧!因为心有多大,世界就会有多大。